偏光式3d电视【金笔杆】宝车一位老铁的心声:重走雪域从军路(第三节)-西安铁路局宝鸡车务段

【金笔杆】宝车一位老铁的心声:重走雪域从军路(第三节)-西安铁路局宝鸡车务段

重走雪域从军路
作者:雪狼
西藏,我的第二故乡。1983年7月成都陆军学校毕业,我被组织分配进藏工作,9月我们山南军分区的27个学生排长乘坐一辆解放大轿子车从成都出发,经雅安、康定、巴塘、左贡、波密、林芝、加查等地、历经13天到达山南地区泽当镇。以后在这里从军守边11年,直到1994年从部队转业离开,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岁月和记忆都留在在了这里。时隔23年,自己带着爱人、孩子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看着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无限崇海大桥,将一路所看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以回忆过去,启迪未来。
接续第二节
今日更新第三节
……
重走雪域从军路---3
7月3日8点40从松巴措向林芝进发全能仙君,娄清人们都夸赞林芝----西藏的江南,可见林芝之美之秀之润在西藏的地位华乐思。途中经过老虎嘴电站,西藏山地特有的落差让大坝泄出的水瀑激起十数层楼之高,声响动地,很是壮观。汽车进入林芝失宠少奶奶,绕城而过,代表藏传佛教的比日神山和苯教的苯日神山经幡相绕,显示出与其它山不一样的神灵之气。据导游介绍林芝是苯教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播地,藏民转山绕湖磕长头的习俗就多为苯教,而林芝以外的地方则以藏传佛教信仰为主,现在两教已多有融合中獒网。汽车攀爬色季拉山耳屎有毒吗,林芝美景尽收眼底,雅鲁藏布江和尼羊河将林芝环绕相拥,城在水中,水在脚下,2900多米的海拔使得城市和江河两岸的绿色植被极好,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色彩靓丽的藏式和藏汉结合风格的建筑星罗旗布,恰到好处的镶嵌在这片美丽的水土上,可谓水润地灵。

记得83年进藏在林芝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沿着土路石子铺就的街道跑步以适应高原气候,并没觉得林芝有什么美曹立军,而是感觉很落后,与内地反差太大。当时就想,人人都夸赞的林芝尚且如此,自己要去的工作地方会是什么样呢?不禁心中惶惶。而现在来看,林芝之美、之人文、之生态己是很多内地小城市不具有的,既便现代元素也差距不大。不仅林芝,一路观察了很多农庄,单从房舍看,基本告别了过去的白色简易土垒房,印象中过去不少藏民房屋四周还贴着牛粪供烧火取暖做饭之用。而现在藏族同胞的房屋基本上都可以称为艺术品,建筑十分考究,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色泽鲜艳亮丽,门窗、栋梁都绘有佛像、吉祥物、云朵或是莲花。扪心自问,83年进藏时看人看事都还带着内地汉民族的优越感边荒传说,有些大汉族主义,而这次进藏则是抱着敬畏的心态学习藏族文化。汽车爬到4000米,森林不见了,代之以杜鹃林,再高一些,杜鹃花也没了,成为典型的高原草甸地,生长一些小灌木、苔草,附着层只有十多公分,生态十分脆弱。
我们到了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这里3月份可以看到南迦巴瓦雪山,但今天天公不作美,没能看到。这里有个雷达站,名气不小,因为每年春节他们经常代表西藏边防军人给全国人民拜年。这里还看到了嗑长头者,孩子们好奇的数着他们几步一磕头,不知孩子们对磕长头的信徒是怎样的一种心理。

今天的第一站是观看鲁朗林海,但除了看到几十余棵松树,其它都是白色茫茫,如坠大海,啥也看不见。原以为还有其它景观,偏光式3d电视上车一问,才知就观景台这个景点,再没有其它。号称“花的龙王谷”、“让人不想家的地方”的鲁朗林海多少让我们有些失望,征程130公里的结果让大家多少有些怨气汉唐归来。

去大峡谷的江边有一处景观丹娘佛掌,是雅鲁藏布江上堆集起来比较大的一处沙丘,大风吹过后确实有些像佛掌,十分惹眼丙酮酸钙,很有个性。我们有幸近距离欣赏了第54个民族--门巴族人在大峡谷的生活,这个民族有8000多人,目前还保留着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兄弟同妻的习俗;他们的房屋与藏族有所不同王嘉艺,即使在现在建材很便宜、运输比较便利的情况下,他们的房屋还是以松木板做墙体,十分另类,个性十足。

汽车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根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红梅赞歌词,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江水的冲刷形成的。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也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

504公里的大峡谷目前只开发了20多公里,我们先游玩了千年桑树、梵文六字真经等景点异界机甲,然后沿山盘旋而下,在三个观景台观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S大转弯、南迦巴瓦峰等景点,因两侧山峰相夹,河道骤然收缩,使江流变得十分湍急,声响气势非凡。其实这只是大峡谷的九牛一毛,相对于目前仍无人穿越的下游峡谷,这可能还算不上真正的峡谷,要知道从派镇到墨脱,212千米的河段两地直线距离不足40千米,水面高差却达2230米,平均坡降10.5‰。但能领略到此处的风景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我们只能感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和诡秘强大,也许有些东西永远是人类不可知和不可征服的,也正因为此草体字转换器,人类永远以征服挑战自然为乐事,甚至不惜生命。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排名15,但在8千米以下的山峰中排名第一。每年只有冬季和初春才路出真颜,其它时间云雾缭绕或是完全被雾气笼罩,犹抱琵琶半遮面,因此被人们称为羞(秀)女。但可能更多是男子汉的英雄形象,三壁向对直刺青天,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门岭一战”中有描述,被誉为“直刺天空的长矛”,由此可见南迦巴瓦峰的刚烈。实际南迦巴瓦峰排名虽不高,但因其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未能征服,直到1992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才登上此峰。可惜我们无缘睹其真容,为以后再来留点念想吧。

晚上我们下榻索松客栈,索松村是观赏南迦巴瓦雪山的最佳位置,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拿着长枪短炮在此捕捉南峰倩影。但他就是半遮半掩没有完整露出英雄或是秀女的面容。虽然这个客栈很有藏族特色,虽然菜做得味不错,人很好(我的充电宝和手机连线忘在了另一台旅游车上,店主次仁顿珠、卓玛无偿送了我一根苹果手机连线)但我们只能带着遗憾而归了。再见,南迦巴瓦,再见,索松村!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 张宝忠
欢迎转发郊游简谱,点赞↓↓↓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