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重磅!】2018年将如何考《论语》?-云天全科规划

【重磅!】2018年将如何考《论语》?-云天全科规划
2018年《北京卷考试说明》正式发布,语文部分有一让考生不可忽略的两点——将《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也就是说,2018届考生将要面对“七部经典”的备考。

每增加一些考查的内容,都会给“并不轻松”的考生增加一些难度。对此,官方是这样阐述的:“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具有滋养人的精神品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形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018年将中国儒家文化经典著作《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继续体现出高考语文北京卷对经典阅读的重视,考查篇目从2017年的6部增加到7部女巫猎人2。”
青年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因此对于先秦时期“亲民爱民、胸怀天下”的文明要有所认识、理解。而《论语》不仅作为古代最伟大圣人的言行录,而且也是中国文学中一部难得的传记书。”

作为2018届考生,在考前的几个月时间里,应该怎样备考《论语》呢?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关于《论语》的常识,考生必须关注!
01关于《论语》在中国经典中的地位
看过《论语》的简洁记叙,再读《孟子》的长篇大论,我们不能不慨叹:百年之间,读书人对写作的心态有如此大的转变!(当然,物质条件的改进,思想界的氛围,也是造成写作型态转变的因素。“论、孟”两部书虽有简繁之分,却无妨其为发扬儒家思想的巨著!
《论语》只是一些言行的记录,篇幅不多(白文字数不过12700字),文字质朴,可是《论语》却是中国第一好书,是每一个读书人必读,必详读的书。
是什么原因使《论语》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得到独尊的地位?
《论语》是一部言行录——孔子的言行录。由于孔子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由于孔子被后人尊崇,这部孔子的言行录,遂从“诸子”中被提升为“经”,而成为后人了解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资料。
《论语》的记载虽然简,但简而有趣、简而有味;那趣味是含蓄的、隽永的、耐人寻思的。《论语》不是一部让人一读就迷死,发狠恨不能一口气咀嚼完,读完也就扔一边,永远不会想要再拾起的“畅销书”,《论语》是经过历史的考验,永远有销路的书。孔子一生提倡仁恕、开科授徒、 周行列国政声人去后,思想是多么伟大,志行是何等崇高,可是透过《论语》 的简单记载,孔子的思想、志向北方有家人,就呈现在后人眼前,我们不能不说:《论语》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最成功的传记书李允熙。
02关于《论语》的编写
《论语》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人编的?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有所说明: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由此可知,《论语》是孔子和他的门人或时人的谈话分苹果,以及门人彼此的谈话记录。原始的记录出于孔门弟子,不过像“子张书诸绅”的情形恐怕不多。我们想以当时书写工具的不便,不知有多少谈话,没有“当时”记录下来。我们现在读到的谈话,恐怕有许多是经过几次的口耳相传才记录下来的。
《论语》的编集,是在孔子殁后。“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孟敬子是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仲孙捷卒后有谥,以中寿计算,当在孔子殁后四五十年。《论语》里已称孟敬子的谥,自然不是孟敬子生前编定的。
《论语》的记录者和编集者,究竟是孔门哪些弟子却不易确指。《经典释文》引郑玄的意见:《论语》乃仲弓、子夏等所撰定。宋峡山招聘网?邢昺注疏以为“仲弓”下脱“子游”二字。《论语?先进》篇有“文学:子游、子夏”的记载,郑玄、邢昺的说法恐怕是据此所作的臆测。当然《论语》中或有他们三位的记录,他们三位也可能参与编集工作,但如果必说论语是他们三位撰定的赌王天尊,就不足信。《论语》里述及弟子都称字,但是: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蒋家田,榖;邦无道,榖,耻也!”(《宪问》)
这个记录很可能出于原宪本人,因为称名不称字,这种记述法和《论语》一般的体例不相符。我们想在孔子生前和殁后,孔门中当必有许多人保存着或多或少的孔子的谈话记录,孔子殁后若干年,大家各出所有,去其重复,而成为“全书”。梁?皇侃《论语义疏》以为“论语者,是孔子殁后七十弟子之门人共所撰录也。” 这个说法或许接近事实(《论语》里记载孔子的弟子李江雁,通常都称字, 如“子贡”、“颜渊”[字上加氏]。只有“有若”、“曾参”称“子”; 如“有子”、“曾子”。宋程子以为,《论语》书成于有子、曾子的门人,所以《论语》里独称这两人为子。这似是一种可信的说法)。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篇目,当不是编定《论语》的人所起的。这些篇目,都是采用每篇开头的两字或三字而成黄茂如。(《孟子》、《诗经》的篇目都是这样的赵誉博。)我们想,第一,可能由于教授《论语》和讽诵《论语》的人为便于称道起见,就用篇首的两字或三字以代表某篇;第二,可能由于写书的人于某篇的简牍已束好或某篇缣帛已卷好以后,很自然地就用篇首两字或三字以作这篇的标题。如果说《论语》二十篇每篇的先后次序都有意义,甚至说每篇里各章的先后次序都有意义,我们实在不敢苟同。但是,一部书以“学而”居首,我们就不能不说这或许出于编者的有心了(《荀子》 以《劝学》篇始,以《尧问》篇终,大概是模仿《论语》的吧!)

03关于论语这个名的意义
解释“论语”二字的意义,以《汉书?艺文志》为最早。根据《艺文志》的解释,论语是:孔子的“语”,由门人“论”纂成书,所以叫“论语”。这个解释似不能令人满意。《说文》:“论, 议也。议,语也。语,论也。”三字连环相训。我们想春秋末年, 鲁国可能有同义复词“论语”,意思和现在的“议论”相同。大概孔子平日对弟子或时人的谈话,无论用文字记录或口耳相传的,当时弟子都称为“论语”。到了这些谈话的记录编成为一书的时候,这部书也就叫做《论语》了(毛子水先生说)。
二、考生应怎样读《论语》?

孔子的思想,其可贵者在于:放诸四海而皆准,传之百代以为宜。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固然为振聋发聩的木铎,就是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作为我们言行的准则。
我们读《论语》总有一种感受:言语极简单,道理很平实;其中没有危言惑众,更没有无穷高论阳春羊奶。
我们有一种理念:我们想要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改善社会的秩序,教育是最可靠的手段。
我们想孔子必也是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倡学,并以身作则、有教无类。孔子提倡仁恕,只是提醒人们:只要从最平实、最根本的日常生活做起,就能改善人和人的关系。投一颗石子入池水,只有部分水分子直接受撞击,却波及其他水分子引起骚动,才让我们看见了水面的涟漪。同样的,一个人的行为每每能影响旁人,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想想别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是也。


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德行,我们看孔子很少以仁许人,可以知道为仁之不易。为仁的不易并不是仁之为道可望不可即、高不可攀。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人很难有恒,就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峡山区吧,若无恒心也不易做到廖景萱微博。事实上孔子从不唱高调,仁虽是人生的最高德行,却只要“克己复礼” 就是仁。克己,自然是克制自我、约束自我;复礼,是依礼而行。 孔子时礼坏乐崩,“事君尽礼雷有信,人以为谄也。”孔子因此提倡礼,以减少违礼越分的事情,使社会循序渐进、合情合理。(《礼乐记》:“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那真是 庞杂无端、千头万绪,但是孔子告诉我们:“政者,正也。”多么简单明了! 一个搞政治的人,本身正了,天下还会不正吗!如果搞政治的人,其身不正,那怎么正人?中国人讲孝道,总说孝顺,孔子倒没主张人子当一味顺亲,也不以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孔子认为: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就要婉言劝谏,如果父母不听,我们也要坚持我们的立场,决不轻言放弃。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焚烬者,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里仁》)看来, 孔子是相当理性的人。
当然由于时空的改变,有些言语对我们已经没有意义。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这是说观察人子孝不孝的方法。但这个人子,是指继承君位(包括诸侯和卿大夫)的人讲的,并不是指普通平民讲的。这种语言已经失去时代意义,我们只好不予理会。另外, 孔子有许多关于祭的语言,因为时过境迁,我们不能十分明白, 自以阙疑为好。
“有德者必有言。”
像孔子那样的人申方剑,一生自然有许多很富智慧的言语,而且由于经常记录孔子言行的人能够把握说话时的气氛、言语的精髓,因此《论语》有许多精彩篇章。比如: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八佾》)禘是古代一种祭的名,关于这种祭的情形我们不得而知——孔子时也有人不知道!孔子说话时指着自己的手掌,所以“斯”即指孔子的手掌。关于孔子不答禘之问的理由, 我们虽不明白,但透过这二十八字的记录,我们好像看见孔子低垂双目,以手指掌的神情。我们读《史记》,感觉《史记》不但是史书也是文学作品,因为透过太史公的记述,古人都起死回生,宛然犹在。《论语》虽然反映了孔子的言行,但透过这些记录爱情新呼吸,仿佛我们也列坐讲堂,沐浴春风。这本书的第七部分——各言其志高政宠妻,就是以文学的眼光来抒写的。
程子说:“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如果我们“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说)“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正气歌》)让我们彼此互勉。

三、考查的方向可能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我们借用官方发布的:“滋养人的精神品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张煜枫”为此,在考查方面,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很好的命题切入点:
1
审美: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联珠。”王大娘的裹脚布绝不讨好,短小精悍的精简文字反倒使人喜爱。短小精悍的语言蕴含了众多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有启发、开阔等作用杨跃国,显示出古人高深的智慧。
例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恕”字在古人教人做人的道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考生备考中,仅仅认为读《论语》局限于考试需要,那么这样情况下就很容易忽视审美的价值,也就违背了“终身发展”的命题意图。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把你的审美内容分享直接决定得分高低,海淀期末微写作就是比较好的例子。2
现实与感悟: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自我,即便犯了错误,有的也百般抵赖,甚至有的抱着我弱我有理的想法。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现实中,面对错误的态度也直接决定这个人在人群中的影响力,当然这个影响力有正负之分。
在面对错误的时候,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的过失,和他的品性有关,我们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失,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了!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如果犯了过错不改,那就真的是过失了!
面对错误的态度和当下众多现象能直接结合起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能直接回答众多考生,学《论语》有什么用处,无论是思辨还是积淀,无论是启发还是完善都有一定的帮助。3
表达:
它,为现代人打开一扇通往古典美景的窗户;
它,是刚建恢弘又温文尔雅的智慧交响;
……
不断的打磨,用你独有的文笔把它的美展现出来,把它蕴含的智慧挖掘出来。

由于时间仓促,更多的文章接下来会陆续分享,请大家继续关注!
摘自云天高考主编的《备考2018语文,你所需要的》一书。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