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鹏【鉴藏】曾被用来盛米腌鸭蛋的罐子:竟被估价两亿-中博藏博物馆

【鉴藏】曾被用来盛米腌鸭蛋的罐子:竟被估价两亿-中博藏博物馆

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元青花(又称元青花瓷),
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
成熟的青花瓷兴盛于元代,
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前列平胶囊,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
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的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
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
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众多周知,被学界、收藏界公认的元青花完整器全世界仅三四百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估价均过亿。
元青花的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而在距景德镇数千里之遥的辽宁,
居然存有一件元青花稀世之宝:
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
元青花八棱罐已知的世存仅两件

这件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
罐作八棱体,白瓷胎,胎体硕大厚重。
通体青花绘纹饰五层:口边饰几何花纹带;
颈与肩部饰一束莲、牡丹、番莲、秋菊等折枝花卉组成的上下两层花纹带;
胫部饰变体莲瓣一周;
腹部开光绘自然景色程桂兰,
依次为松、竹、梅、荷塘鸳鸯,
衬以卷草纹,是为主体纹饰,
纹饰相同者两两相对笛膜胶,
正、背两面为荷塘鸳鸯。
肩部堆塑对称的兽头耳,
兽首施铁彩斑,底足砂底无釉,修足不够规整。
这件元青花八棱罐,
罐体满施白釉,釉色纯白,
青花灰中泛紫,细砂底,
纹饰受宋元时期文人画风影响,
细腻繁密,质地晶洁,描绘生动,遒劲豪放,
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佼佼者。
此类元青花精品,
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两件,
除辽博珍藏的这件以外,
另一件在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足见珍贵。

1000元卖掉瓷罐40年后值2亿
那么,
这件后被估价过两亿、价值连城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
是如何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呢?
这要从40年前的一段往事说起。
这件元青花八棱罐是在辽宁鞍山发现的,时间是1977年。
那一年,
鞍山文化部门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
一天,一位30多岁、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来到文物站,
从包裹里掏出一个老罐子,不太自信地问道:
“这个你们要吗?值多少钱?”
负责征收文物的干部只看了这罐子一眼,就怔住了,
并立即判断出此罐为一件重要文物,
但它究竟是什么,出自哪个时期,
一时无从断定,
因为之前学术界尚未发现与之类似的物品。

这名男子说,
自己祖籍山东,
后随父母来鞍山定居,
这个青花罐是他家祖传的。
那个年代,社会上缺乏文物保护意识阳彩臂金龟,
对老物件不仅不珍视,
反而觉得碍手碍脚,怕惹麻烦。
这件青花罐被该男子的母亲用来腌鸭蛋或盛米用,
曾一度想砸了,
但因是祖传之物,砸了怪可惜的。
于是,该男子便奉母命将瓷罐包好,
送到鞍山市文物收购站换钱。
因确定不了此青花罐的年代与实际价值,
市收购站当时就按照征集一般文物的价钱给了卖主相应的报酬,
估计也就几百元,
但在当时,已相当于普通人的数月工资了。
收购完此罐后,
文物站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向鞍山市文化局汇报此事。
鞍山的考古专家看过器物后,非常惊讶,
因为从胎质、造型、绘画、花纹布局等方面看,
它都是较为罕见的文物。
后经权威专家鉴定,黄子珈
证明该八棱罐为元代物品。
元青花八棱罐在鞍山被发现,
但它最终却没留在鞍山。
因为当时鞍山没有成立博物馆,没有保管的条件。
按规定,这件宝物必须上交到省文化厅,
但省文化厅对此文物是调拨给省文物店还是交给省博物馆,
一直未做决定。
恰好当时在北京召开一个全国收购文物展览,
经省文化厅同意,
省文物店将该八棱罐取走参展。
此罐甫一露面,便震惊了国内外的文博界!
此元青花八棱罐在北京展出后,
被省文物店直接运回沈阳。
后经省文化厅决定,拨给省博物馆收藏,
成为馆里的一件珍藏品。
谁能想到,
这件稀世珍宝曾被当作腌鸭蛋的罐子随意使用鸡肉炖土豆,
其成交价格与其实际价格比,
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后来,
鞍山市文物收购站找到出售者,
又给他补了几百元钱。
从收购到补钱,
该男子一共得到的钱大概为1000元人民币。
这件完好无损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
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孤品,
已被收录进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之“陶瓷卷”中了。

动辄过亿 元青花为何这么贵
元青花完整器价值不菲,动辄过亿,
这与其存世量的稀少大有关系。
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和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残件,
即便如此,
仍被视为难得一见的元青花珍品。
特别是首博的“凤首扁壶”,
1970年于北京市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时曾碎为48片,
因这种器型在出土的元青花中尚不多见,
后经巧妙修补复原。

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

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
元青花少见,
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缺,
据说全世界不足10个。
首都博物馆的重量级元青花——“昭君出塞罐”,
是残裂拼接而成的,
由此可见,
在鞍山发现的完整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何等珍贵!
元青花为什么这么贵?
用景德镇工匠的话说,
首先,在工艺方面元青花便独树一帜。
其实,青花瓷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但品质一般,
后经五代、宋辽金到元,
因蒙古皇室崇尚蓝白这类色彩,
青花瓷工艺才获得脱胎换骨的质变突破。
那时,元青花是皇室御用之物,
是赠送外邦的国之重器,
在青花瓷上作画之人,
多为那个时代一流的画师。
如湖南省博物馆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格外传神疟疾怎么读。
瓶面上的蕉叶、竹、松石的用笔极具文人画的写意洒脱,
构图严谨考究,
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画匠所为,
说明其创作者具备了高超的绘画功底,
代表了元青花画工的非凡水准。
再如“青花鹿纹盘”,仅寥寥几笔,
小鹿回头顾盼的神态即尽显无遗,
令当代的大师都望尘莫及!
元亡后,
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均以巧为美,繁缛造作,
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
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
功力也大不如前了。

其次是原料,
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
使元青花的色彩步入新的境界。
“苏麻离青料”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
(一说是产于今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h7n1,一说是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
可惜的是,
此料太稀少、太珍贵,
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绝迹了,
现在只能看到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
如此珍稀的颜料,
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
被专门用于官窑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吴坚忠。
其中以大型器物王剑群,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
有如最华丽的彩衣披在最漂亮的模特身上,
使其满屋生辉、惊艳群芳。
若非元朝大力开拓疆土爱你万缕千丝,
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古波斯一带,
“苏麻离青料”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也就没有所谓的元青花了。
元代至正年间,
“苏麻离青料”载在骆驼、马匹上,
辗转万里运到中国景德镇,
其中的艰辛令人难以想象,
这“苏麻离青料”竟比黄金还贵!

元青花珍品,
大多珍藏于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异域深宫。
原因在于元青花在14世纪中期及稍后,
通过贸易渠道运往西亚、东南亚和欧洲、南非等地,
所以,
目前全世界成批的元青花珍品固定藏于几处,
从未分散过。
第一个是土耳其的托布卡帕皇宫,
这批元青花的收藏时间是1453年,
存世品质极为上乘本兮死因,
一共40件,从不公开展出刘若鹏,
一直秘藏于皇宫的府库中;
第二个收藏量较大的是伊朗的阿克比尔寺,共收藏了32件;
第三个收藏地是中国江西的高安,
在高安的地库里藏有19件元青花,
是20世纪80年代一次性出土的文物。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收藏一些零星的元青花,
如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有“昭君出塞”青花罐战地雄鹰,
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有“百花亭”青花罐,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有“尉迟恭救主”青花罐,
英国铁路基金会有“锦香亭”青花罐……
苏富比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西厢记”青花罐、“细柳营”青花罐,
均为私人收藏。
元青花的自身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
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
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
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散发的雄霸之气,
强烈震撼着每位元青花爱好者。

元青花八棱罐是偏得更是荣耀
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在鞍山的发现,
可以说是辽宁文博界的偏得与荣耀,
但这件珍贵瓷器毕竟是从关外带来的,
并非本地产品,
因此代表不了那个时期辽宁地区瓷器烧造的真实水平。

元朝统一中国南北后大舟山论坛,
虽然有的地区的瓷器制造业不同程度地遭到战争破坏,
但总体格局未有太大变化,
南方许多名窑仍在宋朝的基础上继续烧造,
而且烧造出至今仍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的元代青花瓷器。
到了金代,北方地区仍有许多窑址继续烧造,
不过两相比较,
北方窑烧造的瓷器远不如南方窑的产品,
当时辽宁本地瓷窑烧造的瓷器质量一般,
较关内要落后许多。
以1982年朝阳老城区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为例,
共发现21件瓷器,
白釉黑花大罐上置酱紫釉缸胎碗及黑釉缸胎碗日内瓦宣言,
罐北侧扣放两摞青瓷碗,每摞5件,
罐碗西侧成排立着8件高足青瓷杯,摆放有序。
窖藏中的10件青瓷碗、8件青瓷高足杯的胎质、釉色、装饰风格均为元代瓷器上常见的特点,
为元代龙泉窑的产品;
白釉黑花大罐一件,绘龙凤图案,
是典型的元代磁州窑产品;
黑釉缸胎及酱紫釉缸胎碗的制作都比较粗糙,
确定为本地产品,
具体窑址还不能确定。

辽宁地区出土的元代关内名窑瓷器相当多,
充分显示了大一统的帝国范围内南北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频繁。
元代关内有八大名窑,
在辽宁境内考古发现的名窑瓷器最常见的是龙泉窑、磁州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的产品超速摇摇,
关内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元代,
辽宁地区的瓷器制作水平较低,
高质量的瓷器需由关内输入,
在辽宁的元代窖藏及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的本地粗瓷,
与关内输入的瓷器在数量及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一方面说明本地的产品在生产规模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显示着本地的产品多为生活中常用的粗瓷大碗,
品质差,无珍藏的价值,
且使用频繁,破损率较高。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件大连市营城子对面沟出土的元代“针”字款白釉褐彩碗,
外底内有墨书一“针”字,
碗外壁不挂釉处有清晰可见的轮制刀削痕迹,
碗外侧施釉不到底,
有明显的流釉现象……
但即便是这件普通瓷器,
也已算是辽宁地区元代瓷器中的一件精品了。
(来源:辽沈晚报 )
— end —
推荐阅读!
【鉴藏】这些所谓的“高大上”珠宝,其实是便宜到爆的垃圾货!
【鉴藏】“丑书”代表作拍卖成交价138万元,每字接近3万元!您怎么看?!
【鉴藏】一个亿,不得不说这匹马了不得!
【鉴藏】不是白色的玉就能叫白玉!
【鉴藏】1046万成交!越王剑锋芒依旧。无棣方圆。。
【鉴藏】《江堤晚景》1.3225亿!《水月观音》1.012亿!张大千凭什么这么贵?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