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风土】连江“曦江金厝”-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这样的好信息
罗源湾畔的连江马鼻镇,有个村庄名叫浮曦,坐落在镇的东北面,与罗源县接壤。在这个村子里,保留一座规模庞大的古厝,人们称作“金厝”。
浮曦村
金厝坐西向东,前抵古街道,背靠双鹞山,十扇九间,由三座三进房连缀而成,总计九落九天井,一百多间房屋。虽然座与座间,是木墙共扇,座前的廊道,一贯到底,将三座厝连缀一起,但各座还是独立成厝而且厝落相同杜国楹,布局相近。正门进来,是门头厅,两旁是下房,紧挨下房的,是两边的角间。穿过门厅,就是天井。天井两旁是廊道,东西廊道旁,各有两间挂房。天井上到厅堂前檐廊,有三级修面条石台阶,两旁有斜坡道。檐廊宽阔乳聊吧,檐下是三跳拱,莲花斗座。进入前厅堂,正中是五开式屏门,屏门两边是边门。后厅有木风梯,上了风梯是小夹楼。主座的前厅与主厅间,隔着天井,天井两边的布局结构,与前厅的基本相同。但是,本厝的最大特点是,主厅不在中间,而是在最后女人魂。比起前厅来,无论是材质,还是构件赵锡永,或者做工南方科技大学是几本,都比前厅讲究。主厅的两旁,与两边的护座间,隔着条女人弄。穿过主厅的后厅,就是后门廊,廊前有一条水沟,石砌的。廊两边通透,所有边房的门,都往廊道开。穿过后厅廊道,是小天井,两旁各有间耳房。过了小天井,是出户廊道,中间一扇双开门,是金厝的后门。粟奕后门直抵山下,依山造型,后门砌了三层护坡,护坡是青色杂石垒砌,边角呈拱状。金厝的屋顶为双坡悬山式,屋脊平直有女舜华,没有翘角,但各正脊上都有蹲兽。
浮曦金厝
金厝是浮曦吴家祖厝。吴家浮曦始祖为吴吉先,入闽时是军营中一个千总,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奉例屯田来到浮曦。当时,浮曦阮家有废弃的旧房,经修缮后,吴家人就作为暂居之地。到第四世孙吴文政和吴文泰时,在原阮家故址上,吴家才开始建厝。从吴家祖上遗下的资料看,当时的吴家祖厝相当壮观,背山面街,中间特大厝,三进三座并列,按“金”字布局,为正厝。左右两边,沿着街路,各建三座独院,两边靠近祖厝两座为支房祖厝,最外面的两座,为书斋。六座厝护卫着正厝两边,沿街一字排开,成“六斗”。正厝前面隔着街,远处是海,近处是田。田中垒有七个土墩车云山毛尖,按天上北斗形布局暴走分卫,成“七星”。整个建筑布局为:背山面海,六斗七星烘金厝。
可惜,吴家这片建筑群,在清顺治和康熙两次内迁时,因家人全部被官兵赶到山区,房屋荒废倒塌,天井石条和门楼石,以及横廊石板,大部被官兵运到村东修炮台兵寨。到康熙平定台湾、吴家人回迁浮曦时,金厝已经破烂不堪。于是,吴家后人,在修复各支房祖厝时,先在金厝中间,修复两间厝李辅仁,作为祭祖用,后来慢慢扩大,陆陆续续修复成现在模样。
现在的金厝,基本是按原来的布局修复的。三座大厝连体并列,高低相同,悬山式屋顶,同一屋脊横贯三座,从远处看,并列的三座门厅,就是一横;二进隔着天井,并列的三座前厅,就成了第二横;三进也隔着天井,并列的三座主厅,就是第三横。主座每个天井两旁,都有挂房浙中在线,从一进贯到三进,就成了一个竖。而三横一竖,是汉字的“王”字。金厝后靠双鹞山,其形状为两只鹞,头并着头,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山包。山包两边山冈,对称向下伸延,呈“人”字形,抱住脚下的金厝。这样,“人”字下加个“王”,就是“全”字,加上主座门厅天井两边的各一个石臼,形成两个“点”。“全”加两点,就是一个完美的“金”字。这就是“金厝”的由来。
尽管吴家的先祖出身行伍题谷,但向来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明清两代,从这里走出去的吴家后代子孙中,曾出过进士一名,举人、贡生、秀才等十几名。其中,进士吴元龙是远近闻名的名儒。
在古代,因为浮曦村属于五贤乡建兴里曦江境,因此,古时便将本厝称“曦江金厝”。金厝以其独特的风貌、新颖的构思、与自然的巧妙融合,而令世人惊叹香格儿。
(来源:《福州晚报》·张振英)
扫一扫关注更多优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