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金刚碑传奇】复兴,在时光中渐行渐远的小镇(30)-休闲北碚

【金刚碑传奇】复兴,在时光中渐行渐远的小镇(30)-休闲北碚

复兴这个地方放在十年前,那绝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古镇。规模比磁器口要大,和同时期的龙兴、悦来、水土并称为嘉陵江北岸上四大名镇。名气虽然响亮,但除了当地人,往来于此的却极少,偶尔误闯误撞,也只会“哟豁”一声,这 " 卡卡角角 "居然还有这么一地,连说几声不得了也就一走了之。
倒是十年之后的现在,古镇风貌渐行渐远,到复兴来晃悠溜达的人却越来越多。这让我不觉想起一本书中的话语:人总是需要距离,身在其中便不以为然,渐行渐远才想起挽留,往往徒劳无功,也愿意去抓住一点,那也觉得这么的美丽。

青石残砖 多少往事入梦来
复兴的建镇历史说起来还颇有点意思。最早的场镇其实不在此地,而是位于思源村的斜石坝,建于宋代汾河二库,当时的名字叫做太平场,之所以取这名也就是想图个“太平永固、长发其祥”的好彩头。可恰恰事与愿违,乾隆年间的一场大火让这个美好的愿望化为了灰烬。
古镇居民看着多年苦心经营的家乡毁于一旦,怎么也接受不了,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搬到了现在的黑水河畔建立新场,名字嘛,就借用该地宝寺复兴寺的名号,后虽又改过光复或者兴隆,绕不开的总是重现辉煌的希望。

如今,两江新区开发掀起了复兴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人们为保留古镇仅有的一点古韵,选地新建场镇,选来选去才发现又回到了以前的太平老场,不得不感叹“三百年来一轮回,复兴衣锦还故乡”摩登衙门。
听说复兴古镇鼎盛时候的描述还是几年前,那时候倒弄相机的、玩耍帐篷的、怀念老街的都突然井喷似的涌入复兴,每逢周末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叫上我同行,去多了自然兴趣索然。恰场口有一说书老人,但凡天空放晴便噼噼啪啪说个不停,围得三两小孩听得津津有味。
老人口中讲的无非是些老复兴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故事,外来人听来还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说起这兴隆街逆向恋爱术,400 米,几十店铺连成排,初一瞧,糖酒茶药家家棒,火炮稀罕样样有。再一看,这拒绝怪人的迎春茶馆满“怪人”, “休谈国事”的善堂茶馆“国事”忙,还真是这头唱罢那头起,古镇天天有故事。

再侃侃这庆隆、得胜两条街覃沐曦,同样 150 米的兄弟俩,名字刚好掉个个儿。庆隆的人来想得胜,一盘骰子恩怨多,得胜的人来想庆隆,生意好来庆兴隆。向家、水巷和鸡市来打岔,个个巷子是非多,还有那个扯谎坝,高手云集江湖霸,小孩子万万去不得。如今,这些故事中的街道巷落还悉数健在,被踩得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依然人来人往,每逢旧历二五八赶场更是热闹非凡。
只是被新修水泥小楼分割得七零八落的古老穿斗房,早已分不清哪里是茶社作坊、哪里是寺庙会所恋爱准备室,唯有走进其中,那些缠绵婉转的爱情故事、那些跌宕起伏的暗战传奇、那些扣人心弦的绿林恩怨,都一股脑伴随着斑驳的阳光从残破的青砖黛瓦中透射出来。多少往事触手可及,也许古镇可以渐行渐远,但古镇的故事却难以磨灭,因为他们才是片热土的灵魂、这一方水土的文脉巴菲盛宴。
朱漆白砖 留下的都是经典
一边听着精彩的复兴故事,一边看着老街被现代砖房切割得支离破碎,有些人未免感伤,遗憾自己错过了古镇最为芳华的年岁。但留下的经典,也成为了复兴人世世代代守护的宝贝。

在这些古迹中,复兴人最引以为豪的当数书院村的逊敏书院,前身为清嘉庆二十二年绅士行帮利用云山寺庙产创办起来的培英义学,为官倡民办的免费学校。光绪六年,由当地贡生罗骅亭主持改建为逊敏书院。1946 年,革命烈士王朴的母亲在书院的基础上出资创办了新式学校,命名为莲华学校。
学校一经成立便成为了培养进步青年的中心。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新华日报》等不断派遣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掩护革命工作,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粟奕目前逊敏书院虽然基本属于废弃状态,但保存完好,两栋建筑一座为典型的清代私塾建筑,一座带有民国时期甚为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成为书院历史演变的鲜活标本。

和书院相互映衬是复兴镇的标志性建筑——文峰白塔,据逊敏书院石碑记载,这座白塔应和书院同时期建造,密檐式实心砖塔,梯七层高 17.5 米,塔身每层各面都有隐约可见的浮雕遗存,塔顶原有陶缸 3 个作为宝顶,现还有一个保存完好。整个白塔屹立于高地之上,每逢阳光明媚,便白得耀眼,方圆之内皆可望见海蒂·拉玛,也是古代人们途经复兴重要的路标。
离场镇稍远的地方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十年的贞洁牌坊。牌坊突兀于一面陡坡之顶,与绕城高速遥遥相望,车行其上,十分醒目。建筑坐北朝南,仿木结构,四柱三门两重檐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高足 12 米,枋上雕刻戏曲题材,装饰双凤朝阳、龙凤戏珠纹锦,正中“圣旨”二字踩龙而立,独具气势。对于喜欢和研究石雕艺术的朋友来说,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摩崖大佛是不可不看的景点。

全组造像共有 7 尊,凿于长 400 米、高 20 米、离地 1 米多的崖壁之上,1 号龛为华严三圣,2 号龛为老子及其弟子像,顶上刻有“惠民宫”字样,保存最好的 3 号龛足有 6.1 米高,宽 3.9 米,龛中阿弥陀佛发盘青螺、额点白光、胸结如意、肃立莲台,每个细节都飘逸灵动。此外,在古镇周边还有天宝寨、玉屏寨、大龙寨等7 座山寨,去往三圣的路上还能看到一些碉楼碉房,都是踏青休闲、野营钓鱼的绝佳选择。
山俊水灵 成就长寿之镇美名其实但凡来过复兴的人还有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这里的老人身板儿都特别硬朗,别看白发苍苍,担水、爬梯敏捷轻巧,干活做事手脚麻利。90 来岁的老翁打上一套古镇流传已久的贺家拳法,几十分钟都不带喘气爵迹燃魂书,说起话来更是声如洪钟,相比起来,我们这些稍有爬坡上坎就面露疲惫的年轻都市一族真是汗颜不少。

据镇上统计,目前全镇光 100 岁以上的老人就有 8 名,而活到90 岁以上在镇上则是相当稀疏平常的事情,这对于一个人口本身就非常少的地方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比例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所以镇上喊出“打造中国长寿第一镇”的口号也是有相当的底气。关于古镇的长寿秘诀,人们普遍认为这还主要得益于复兴具有特殊功效的矿物泉水、茂盛的绿色植被,还与古镇人们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阜新赶集网。
其中,泉水一直被古镇居民看作是上天给予他们最好的恩赐。据说古镇最早的先民避难途经此地,发现龙王洞山壁上不断有泉水渗出,甘甜爽口,因为传说此山为龙王所化,故以此水皆为龙涎,能够益寿延年,遂定居下来。清雍正年间,当地居民李道贵率族人修龙泉埝4000 公尺,汇集各处泉水浇灌农田,古镇规模才空前扩大,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至今,当年的“神泉”依然流淌不息,养育着古镇的世代子孙,更成为人们到复兴都想一探究竟的地方。
复兴的水不光有泉,还有壮观的放生河石潭群,位于复兴场镇西侧 200 公尺外,是黑水滩河最为漂亮和精彩的一段,全长 800 米,宽 80 米,砂岩板块的河床之上遍布着自然古生物石潭群 4000 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当地人称为“瓮缸”徐发科,每到冬春季节清澈见底,鱼虾穿梭其间,光影迷离,俨然成为了一片小孩子钟情的奇幻乐园。

当然,复兴说水还不能忘记了著名的海底沟水库,和其他水库不同,这个水库利用煤矿废井下 300 米深的地下溶洞蓄集泉水,在地面之上丝毫不露一丝痕迹,却有着 1340 万立方的大肚囊,不占一分良田,却灌溉了复兴、三圣两镇 3 万多亩沃土,是全国都罕见的洞中“水府”。
如今,被这些神奇泉水吸引过来的人们越来越多,虔诚的喝上一口,是对健康长寿的满满的向往。置身其间,任凭河水亲吻着自己的肌肤,洗涤掉的是水泥森林、霓虹灯下的丝丝烦恼。即使是累了,停歇下来,听听老人讲讲往昔的古镇故事,也是绝好的享受,发现其实生活可以这样悠闲,故事之间,那是一种任凭风吹雨打、笑看人间沧桑的淡定。

这些是古镇老人长寿的秘诀历苏,也是我们奔波劳累却逐渐缺失的珍贵之物我的二哥二嫂,也许这也正是在古镇渐行渐远这么多年的今天,人们却回归此处苦苦找寻的最终原因。

(注:文章来源于寒溪夜浣)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