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会晤专题】中国可以没有深圳,却不能没有厦门!-视觉厦门
【近代史在厦门】
▲许多人认为厦门和深圳一样,1980年还是个小渔村,中国近代史(1841-1949)与深圳无缘,但厦门却是中国近代史的桥头堡。都说要看两千年的文明到西安,看五百年的文明到北京,看一百年的文明那就到厦门来!厦门是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们就从厦门建城开始说起吧!
【历史古城】
▲明洪武二十年,明政府为了加强海防,防倭寇侵扰令夏侯周得兴在东南沿海的嘉禾屿筑建所城,取名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距今已有630年历史。图为晚清时期眺望厦门城全景。
【收台大本营】
▲厦门是郑成功、施琅的重要据点,他们都先后以厦门为大本营,收复了台湾。图为太平岩的郑成功读书处。
【福建水师提督衙】
▲施琅收复台湾后,第一次让台湾纳入中国的版图。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福建水师提督衙门迁入厦门城,进一步体现了厦门是中国的海防重镇。图为厦门城内的福建水师提督衙侧景。
【兴泉永道署】
▲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从泉州府改驻厦门。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署(后增为兴泉永道署,辖今泉州、莆田、厦门南河小三峡,永春州)迁入厦门城北门外,厦门逐渐成为闽南的政治中心。图为兴泉永道署侧景。
【鸦片战争】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先后三次攻打厦门,其中第三次战争为1841年8月25日,双方交战激烈,由于清军失去指挥,陷入混乱,纷纷溃逃,最终英军以牺牲一名士兵的代价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厦门。中国近代史以这场鸦片战争为起点,让中国在屈辱中与世界接轨。图为1841年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厦门鸦片战争我爱手办网。
【五口通商】
▲1843年厦门开埠,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率先实现自由贸易。当时每天几十艘油轮舰艇进出厦门港,世界各国的商品登陆厦门,使得这个小城一下子变成了国际知名的港口。与此同时,诸多的西方文明也在此落脚,多种宗教、文化、信仰交织在一起,可以不夸张的说,在中国其他城市还停留着辫子拜菩萨的时候,厦门已经进入现代化生活。图为1875年赖阿芳拍摄的厦门口岸。
【西学东渐】
▲受西方影响,厦门率先建立教堂、医院、学校等现代化设施,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摇篮。图为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的厦门新街礼拜堂,建于1848年。
【西医发祥地】
▲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除了开展传教活动,他们大多懂医术。1842年,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甘明在鼓浪屿黄氏小宗设立了厦门第一家西式诊所,是西医进驻中国的载体韩鹏杰。图为成立于1898年传教士郁约翰在鼓浪屿河仔下成立的救世医院,被成为闽南西医的“黄埔军校”。
【最早的英租界】
▲设立于1852年的厦门英租界,位于海后滩(今鹭江道),是近代中国7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另外6个是上海英租界、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镇江英租界、广州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也是厦门的2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
【跑马场】
▲厦门开埠后,大量洋人涌入厦门,不久便把演武场(今厦大)租借过来作为跑马蒋卉场,成为中国最早的跑马场之一。图为晚清时期厦门跑马场盛况。
【最早的摄影术】
▲林鍼堪称中国摄影第一人,1824年出生在厦门海都快印,居住的鼓浪屿,通晓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英语功底。1847年2月龙战长空,23岁的林鍼接受美国人邀请,前往美国教习中文。出于对新事物好奇年龄的林鍼也加入了摄影的行列,购买器具、药水,学会掌握它。1849年3月,结束使命返厦的林鍼,带回了一台“神镜”。这年4月,他把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汇编成《西海纪游草》。文中,林鍼写下了中国人对“神镜术”(照相术)最早的认知:“炼药能借日光以照花鸟人物,顷刻留模,余详其法。”图为美舰队到访厦门之际龙飞不败,演武场上拍摄的中国照相师(影子)。
【卖猪仔】
▲1850年代后,由于东南亚及美洲出现用工荒,洋商便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肆拐、掳华工赴南洋、美洲等地转卖。德记洋行是当时中国五大洋行之一,也是厦门最大的卖人行,他们表面上是做米商的生意,也兼靠卖猪仔赚钱,签订一个猪仔只需花费三到十元,到南洋却可以卖到一百元,甚至是五百元的价钱。图为在厦门登船的中国平民正被运往南洋做苦力,由于华人聪明勤劳,许多人脱贫致富,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代以华侨的身份荣归故里。
【文化地标】
▲1898年,居住在鼓浪屿的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等六人发起创办并捐建同文书院。当时,书院聘请美国人当院长,教员也大多来自美国,使用英文教材,教授英语和现代科学文化及中华国学,培养通晓中西语言文化的人才。是福建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同文顶因此被称为厦门的文化地标。
【中国特色建筑】
▲南普陀大悲殿建于康熙年间,原为木结构,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洋人的青睐,被洋人成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建筑”,凡是来厦门的外国人均会在大悲殿前留影。图为晚清时期德国水兵在大悲殿前。
【国际访问】
▲厦门从来不缺大人物的到来,如1882年英国爱德华王子殿下访问厦门,1898年德国普鲁士王子到访厦门,在南普陀合影。还有包括后来的李光耀、尼克松、克林顿等外国元首均有到访过厦门,马上普京他们也要来了。图为德国普鲁士王子与德国水兵及驻厦领事家眷在南普陀大悲殿前合影。
【火烧东本愿寺事件】
▲1900年8月23日,日本火烧位于厦门山仔顶的东本愿寺,并嫁祸义和团。随后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命“和泉”号军舰上的陆战队士兵强行登陆,架炮于虎头山,炮口直指城内提督衙门,威胁中国当局,企图独霸厦门。30日,英军舰“爱西斯”号派水兵60名在厦门海后滩登陆,美、法、俄、德各国军舰也先后到达厦门水域。胡里山炮台中国官兵也将炮口对准日军舰和领事馆,一时厦鼓海峡战云密布,日本无奈被迫撤退登岸的陆战队。图为英军登陆海后滩保护厦门时在太古栈前情形。
【公共租界】
▲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政府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
【国际会晤】
▲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环球航行,访问中国,清政府安排在厦门演武场接待,耗资近百万两美人夜倾城,军机大臣、闽浙总督等官员前来迎接美军的到来。这是厦门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国际外交,该记录将在几天后的金砖会晤被刷新。图为中美官兵在演武场的盛筵。
【近代体育】
▲晚清时期洋人在鼓浪屿球埔举办拔河比赛的情形,鼓浪屿不仅是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更是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之一,如足球、保龄球等体育运动均在鼓浪屿最早呈现。
【百年电力】
▲1911年,商办厦门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很快厦门便全城通电。其实在此之前,厦门就已经拥有了电灯和电报等设施,一些机构或洋人家庭拥有小型发电机。
【晚清铁路】
▲1910年建成的漳厦铁路,从嵩屿至江东桥,长28公里,是福建第一条铁路,距今已有107年。因营业不善,股款不继而中止,1930年漳厦铁路终因不堪亏损而停止营业,抗战期间铁轨被国民党军队拆除。至此,生不逢时的漳厦铁路终于在风雨飘摇大的年代里消失了。
【军阀割据】
▲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厦门和平过渡,进入民国,从此厦门进入了漫长的军阀割据时代。
【厦门销烟】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后,为了整治遗风,厦门进行了大规模禁烟,图为1912年在厦门禁烟分所焚毁烟具的官绅合影。
【华侨回乡】
▲1920年代后,华侨大量返回厦门投资建设,其中最知名的为印尼富商黄奕住,开发房地产,创办自来水公司,中南银行、电话公司等诸多企业。图为黄奕住儿子与林尔嘉女儿结婚合影,两位富商强强联姻,是当时鼓浪屿上流社会的风气。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由华侨陈嘉庚显示创办于1921年,抗战前改为国立厦门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从未更名的综合性高校。林语堂、鲁迅、陈景润等文坛名流均在厦大任教过。
【首次市政建设】
▲1926年,以林国赓为首的海军接管厦门,也是中国唯一一座由于海军执政的城市长清宫词,开始提出新市建设,聘请周醒南等人规划及督工。这是厦门首次大规模市政建设,由于涉及到市民及各国在厦利益,一开始阻力很大,在海军的强硬执行下,短短四年,厦门从一个毫无章节的旧城蜕变为国际化的海港城市,收到一直好评。今天老城区的骑楼街市均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商贾云集】
▲1932年,在林国赓的主持下和华侨的投资下,厦门的街市基本建成,房价大涨,中外企业纷纷进驻厦门月上重火,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周冬雨高考分数由于南洋正逢金融危机,华侨投资暂缓,紧接着国内时局动荡,抗战爆发,厦门的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图为1930年代的大同路,是当时厦门最繁华的商业街。
【华南第一园】
▲中山公园建于1927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园内许多项目系华侨捐资兴建,有醒狮球、纪念碑、水榭台、动物园、儿童游乐场、运动场、琵琶洲、司令台等建筑景观,在当时被称为“华南第一园”。图为建设中的中山公园。
【华洋共处】
▲至1930年代,厦门已成为国际化海港城市魏桥铝电,尤其是鼓浪屿,受到回厦投资的华侨的青睐,在1920-1930年间建设了1000余栋别墅,华洋共处,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国际社区。
【走向世界】
▲1922年,“厦门号”帆船从厦门出发,横渡太平洋抵达美国观点致胜,后途经巴拿马运河抵达大西洋的纽约,是中国第一艘横渡太平洋的木帆船。
【厦门神话】
▲1929年,厦门人陈文麟驾驶“厦门号”从英国伦敦飞抵中国厦门,创造了跨欧亚洲飞行3万里(15680公里)的壮举狂野目标。南京飞行杂志社《中国航空沿革》一文,评价他是“成功完成国际飞行的第一个中国人”。
【厦门沦陷】
▲1938年5月10日,日军从五通登陆突袭厦门,5月13日厦门全岛沦陷。当时的厦门形成中国“三国演义”的局面,岛外由国民政府统治,鼓浪屿为公共租界(鼓浪屿直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才沦陷),由工部局管辖,厦门岛为日本占领。
【租界难民营】
▲厦门沦陷后,市民纷纷外逃,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涌入鼓浪屿公共租界梦断紫禁城,一个由中外人士组成的“鼓浪屿国际难民救济会”迅速成立,负责难民的安置工作和维护鼓浪屿的秩序,,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在黄家渡搭建大量难民营,一部分难民被安置在工厂、教堂、寺庙、学校以及居民家中。
【日伪政权】
▲日军占领厦门后,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派出号称“中国通”的泽重信等特务到处搜罗、收买汉奸卖国贼,为建立伪政权作准备。并由日本海军绪方大佐、日本驻厦门总领事内田五郎及台湾总督府小原事务官等10人组成“厦门复兴委员会”,着手筹组汉奸傀儡政权“厦门治安维持会”,作为日本侵略者统治厦门的工具,于1939年7月1日成立“厦门特别市”政府。图为特别市成立后的日本在厦最高机关“兴亚院厦门联络部”霍一手。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英国正式对日宣战,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日本与美、英撕破脸后,于12月8日鼓浪屿沦陷。图为日军占领鼓浪屿后的博爱医院戒备森严。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8日美军配合国民政府从日本手里接管厦门。于鼓浪屿海滨旅社由中国军队将领李世甲、刘德浦在此举行受降仪式,正式接受侵厦日军司令、海军中将原田清一的投降。图为美军接管厦门东亚码头的情形。
【解放厦门战役】
▲1949年10月10日是双十节,也是国民党在厦门最后的日子,没有任何喜庆感,官兵们都在紧张的修建防御工事。此时的解放军已兵临城下,并于10月17日攻下厦门。厦门对于台湾来时,是极为重要的。厦门自古就是台湾攻取大陆的跳板,要向反攻大陆,崔心心就必须守住厦门。然而由于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溃败,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攻打厦门时,国民党完全没有了士气,闻讯纷纷匆忙撤退或投降,厦门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解放军攻破。图为解放前夕国民党安然离开厦门时的情形。
【跨海长堤】
▲解放后的厦门是海防最前线龙驹发布网,两岸关系紧张,随时发生战争。意味着经济发展受到约束。为了巩固国防,保护海港,和发展厦门经济,1954年开始修建海堤,接通鹰厦铁路。在军民的用移山填海之力,于1956年建成公铁两用的跨海海堤,直通厦门岛。
【8.23炮战】
▲厦门解放后,国军据守金门,厦门沦为中国的“板门店”。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府隔台湾海峡对峙的态势基本确立,至1958年双方未进行大规模军事冲突,但依然保持敌对紧张状态。1958年8月23日晚间,解放军率先炮击金门,两小时内落弹达四万余发,是日落弹数更达五万七千余发,重点集中指挥所、观测所、交通中心、要点工事及炮兵阵地。炮战持续了64天,解放军射向金门的炮弹达45万发炮弹,国军则咬紧牙关把12万发炮弹从金门打到了厦门。一场亘古未有震撼世界的8.23金门炮战,释放出能量强大的冲击波,至今,这个世界仍能从浩渺的空际感测到它所传达的信息。
【大炼钢】
▲1957年开始,全国开始提倡全民大炼钢,所有带铁的都被拆下来进行熔铸。厦门钢铁厂以每斤8分钱购买下胡里山炮台的德国克虏伯大炮,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大炮,其中一门炮被及时阻止才得以保存至今。图为1958年,厦大学生在上弦场搭建锅炉大炼钢钟芝清。
【文化大革命】
▲1966年至1970年是史无前例的文革大运动,形成革联和促联,两派的大字报攻势越来越激烈,街头两派相互挑衅,也随着彼此之间的政治分歧,日趋激烈。 1967年之后,双方的街头对峙越发白热化,武斗也逐步展开。
【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作出重要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厦门2万多名正值青春年华的初高中生放弃学业,浩浩荡荡前往闽西去。图为当时厦门知青出发前在中山路的游行活动。文革斗争也正由于年轻人的上山下乡而自动瓦解。
【改革开放】
▲文革结束后中央政府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才能救中国,并提出开发福建、广东的对外经济。厦门首当其冲,于1980年批准设立经济特区,又一次成为(新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国家政策,厦门的经济又一次飞速发展。图为1987年建设中的筼筜新区。
【迈向世界】
▲改革开放后的厦门不仅经济发展迅速,也逐步迈向国际化,如每年举办的9.8国际投洽会、国际马拉松等,随着鼓浪屿申遗成功、金砖五国会晤,厦门的国际化进程又迈向了新的台阶。
这就是厦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有重要的历史节点,厦门都参与其中。在大拆大建大搞经济的今天,厦门仍然完整保留了大量历史风貌建筑,并于今年7月鼓浪屿申遗成功,可喜可贺李武好,愿厦门的未来更加辉煌。
视觉厦门
只专注于厦门城市影像的传播
图:紫日、洪凯杰 文:紫日
本文为原创【厦门旧影】第1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