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最残忍的,往往是身边的人?心理学书籍《冷暴力》 刀辣说书:-Dollar的小黑屋
刀辣说书在线视频地址:
今天推送给大家的这本书名为《冷暴力》。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不同场景与不同的人群相处,难免会闹些矛盾。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跟以下几类人相处过的经验:
冷嘲热讽,贬损人格,回避正面争吵的配偶
话里有话,攀比打击,热衷挑拨离间的朋友
全面控制子女私生活,拒绝直接沟通的父母
抱团孤立他人,背后中伤,损害名誉的同事
你也许也想过,为何总是我?我做错了什么?怎么做才对?
一旦回击,对方的回应永远都是:
你想多了!
我没有针对你!
你怎么能这样看待我!?
最残忍的人郭竹学,往往就是身边的人
本书的作者叫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她是名医学博士,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和被害人学专家,曾数次作为嘉宾出现在法国电视节目上,一直积极推动法国针对职场和家庭内部精神暴力的立法进程。
本书的名字叫做“冷暴力”,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跟肢体暴力相对应的行为。作者将其定义为一种“精神虐待”,它广泛的发生在婚姻、家庭、职场中。
施虐者通过拒绝直接沟通、言语歪曲、讽刺、嘲笑,轻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来欺凌、控制受虐者,摧毁其自尊,改变其思维方式使这种关系持续下去,直至让受虐者崩溃。
在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UP主第一感觉是书中提到的情况太过于夸张,很容易让人有被迫害幻想症,因为书中有些案例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矛盾冲突。
相信我跟很多人的观点一致,那就是人与人相处肯定会有矛盾,有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难处,所以不需要太敏感,不需要太矫情。如果真受不了对方就要让自己变强,想办法去改变,一味的忍受只能怪自己太弱了。
但越看越会感觉到,我这么说起来简单,道理大家都懂,真要去做时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制约。
书中提到,如今崇尚弱肉强食已成为一种常态,这使得我们完全不会同情软弱无能的受虐者佐田真由美,即使看起来超过了道德底线,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也是视若无睹。如今,我们只在隐情曝光、经过媒体渲染扩大后才会义愤填膺。
就像前阵子抱孩子一起跳楼的产妇,没人去了解过世界上还有多少产妇是有过这种冲动的。事件发生后,又有多少人觉得产妇没有人性的?又有多少人认为是男方家里过错的同时,也认为是女方的一再纵容、软弱才造就成今天的局面。
如果这名产妇真的是长期处于冷暴力环境下的话,就本书中给出的解释则是,施虐者会慢慢击垮受虐者人格,随即便于操控之,而受虐者自己并不会觉得被操控与精神虐待,只会一味的质疑自己,是否自己做错了什么,最后在不断的质疑和诋毁中,她的人格将走向灭亡。
下面就跟着UP主来进一步了解,冷暴力,也就是精神虐待是如何慢慢形成的。
书中的案例主要包括两个场景:家庭与职场
在家庭中,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一提到夫妻间的矛盾,首先开启的思考模式就是,爱情是需要两个人经营的,所以一方有错,另一方肯定也有问题。
然而现实中有些时候几乎完全是由施虐方一个人造成的破坏,当发现“所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太过依赖彼此的关系,精神虐待的冲动便会升起。
本杰明与安妮相识于两年前,当时安妮与一位有妇之夫的婚外情令她倍感挫折,而本杰明他爱安妮,恳求她放弃那段外遇,他诚恳的想跟安妮结婚生子。
安妮最后答应了本杰明,跟前任男友分手,但跟本杰明在一起不久后,他的行为就改变了。
本杰明变得对安妮开始不理不睬,只有做爱时才会显得温柔。
安妮要求解释,但本杰明却说是对方想太多了。安妮不想闹冲突,所以尽量保持开心
但本杰明依然我行我素,很多事情都对安妮隐瞒。
虽然安妮自己赚钱自己花,但本杰明却管的很多,反对她花钱,不喜欢她买衣服,认为这是不会持家的表现,他处处评断安妮,干涉她的姿势、言语、花钱习惯,并且曾经结婚生子的承诺也一直没有兑现。
慢慢的,安妮内心越來越压抑,而本杰明却说导致自己的异常一切是因为受不了安妮心情郁闷。于是安妮决定去看医生,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为何安妮还跟他在一起呢?
如果本杰明是百分之百的坏蛋就简单了,问题是他曾经也是个温柔的情人。安妮认为,他之所以会像现在这样,是因为不顺心,安妮相信自己能改变他,也认为自己有义务陪伴在他身边。她在等候时机,希望有一天那个结会解开。
在这个案例中梁丽版封神榜,也许我们都会觉得安妮太贱骨头了,然而当我们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梅尔吉普森,也许也会将本杰明当成自己终生幸福的那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不肯为婚姻的失败负责,往往是触发精神虐待的原因。施虐者为取信于人,必须迫使伴侣做出令人谴责的行为,以便否定对方。
还有一个案例则是丈夫想要出轨,于是开始对其妻子实施精神虐待九回时间旅行,但都是很难被发现的小动作,最后妻子怒不可泄的赶他出门,而这也中了丈夫的圈套,让大家认为两人离婚的责任在于妻子。
书中对这个案例解释道,虐待者需要把旧爱变成替罪羊,然后将所有坏事投射到对方身上
如此才能理想化新欢并建立起另一段爱情关系。
另外雏菊三原色,家庭中除了伴侣之间会出现精神虐待,家长与子女之间同样也会出现,《国际儿童权利公约》认为,下列对待儿童的方式有损其心理健康:
1、言语暴力
2、虐待与贬损的行为方式
3、拒绝给予爱与亲情
4、不符合年龄的过度或不相称的要求
5、相互矛盾或不可能做到的管教指示
对孩子的精神暴力分为两种,一个是间接虐待,一个是直接虐待。
间接暴力通常施暴者想要摧毁的对象是配偶,但最后却祸及子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被当做“对方”的孩子而受到攻击子情贝诺,也就是说不仅是施虐者会伤害到孩子,受虐者也会因无法对施暴者进行正面抗议,从而将所有压抑的怒气发泄在子女身上,就像一开始说的抱小孩跳楼那个例子一样。
另一种直接虐待则表现为父母有意或无意的排斥,父母自我合理化的理由是,这么做全是为了子女好,目的是管教小孩,然而实情则是认为子女扰乱了父母的生活,因此要把孩子的内在摧毁吴燕珊,父母才能得救。
在某些家庭,没有爱是一种系统化的虐待,重击着孩子,使他生不如死,那不仅是缺乏爱,更是有计划的暴力,孩子不但要忍受,还会将其内化,以致把加之自身的暴力转为自我伤害的行为。
排斥孩子的父母总会找到理由,例如尿床、成绩不好等来为自己的暴力开脱,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暴力就是给孩子取可笑的绰号柯兰吧,例如有个孩子食欲很好,被父母取了个“垃圾桶”的外号。
另外不同于拿孩子的缺点开涮,有些孩子天生在某些方面比父母强太多,例如太聪明、太敏感、太好奇九流术士,而父母为掩饰自身的不足,便抹杀孩子最大的长处。
不管哪种情况,孩子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待,或者就只是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如果说家庭中的精神虐待因为私密性而鲜有人察觉,那么职场中的精神虐待应该会因其公开性而稍微制约下施虐者吧?
其实并非如此,书中所指的职场精神虐待,是指由任何借由言语、表情、姿势或文字来侵犯个人人格、尊严或身心完整的举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坏职场氛围的行为。
现在企业和媒体很多将焦点放在性骚扰上,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当然,职场肯定会有冲突,这很正常,因一时气愤或者压力大而说话伤到别人是常有的事,书中所指的精神虐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与羞辱,最终让受虐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这类事件。
很多时候某人之所以成为施虐者的目标,并不是因为显得懦弱,相反,很多受虐者是有能力抵抗权威的,但一旦抵抗施虐者,施虐者便会开始行动。
迫害的第一步是贬低受虐者,并让所属团体认识到这一点,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拒接直接沟通,打击其自信心,破坏名誉,孤立,欺凌,迫使受虐者犯错。等贬低成为事实后,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残酷对待受虐者,而其他成员也会认为对方罪有应得。
其实这些事情我们在职场上都有经历或是目睹过,通常我们都轻描淡写的用一个成语描述
勾心斗角
而当大家使用这个词语的时候,通常都是默许了这些事件客官不可以,觉得在职场上发生这些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有些人还热衷于这样的游戏,UP主我记得有一阵子人们非常热捧《厚黑学》之类的书。
然而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就意味着它是“对”的吗?,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精神虐待行为无疑会降低受虐者的工作效率,而对于受虐者来说,它更会对其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例如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疲倦、失眠、神经质、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等身心症状,以及酗酒、暴饮暴食、滥用药物等依赖行为。
本书中列举了许多家庭、职场的精神虐待案例,同时很清楚明了的剖析了施虐者与受虐者拥有哪些特质,他们在这场精神暴力旋涡中是如何扮演自己角色的,例如施虐者是因孩童时期家庭影响造成的。
这里我再多说几句,如果看这本书之前,你有看过我前一本书推《天生变态狂》的话,会有更多一些感触,本书中的许多严重的施虐者,是很符合心理变态特征的,缺乏同理心、缺乏责任感、自大、善于操控他人。
书中有提到,这种精神虐待会一代一代由家庭教育延续下去,而通过上一本书,我们也可以推测,也许也跟基因遗传有关,他们的大脑都有这方面缺陷。
而受虐者,有时候我们会认为也许他是抖M,他自己乐在其中,但受虐者跟受虐狂的区别在于,当前者脱离苦海之后,会感受到无比轻松,大大的解脱,这跟受虐狂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受虐者通常都是积极乐观、天真善良,充满生命力的人,因此当他受到精神虐待,他会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他无法想象施虐者那深不见底的恶意与操控,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原谅对方,让自己去适应这一切。
受虐者有如传教士陈寿灿,自认为能够理解、辩护和原谅一切,而这也使得他陷入施虐者的陷阱,直至耗尽自己的一切能量。
我知道,黄艺明说到这里大家心里肯定很看不起这类人,觉得他们就是没脑子的烂好人,怪不得别人,但至少至少,他们没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危害啊。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精神虐待的各个阶段,例如一开始的诱惑期,为受虐者洗脑,让其渐渐失去自信,紧接着利用拒绝直接沟通、言语歪曲、讽刺等手段否定其人格,最后虐待行为越来越大胆,让受虐者走投无路。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看看书,这里不再多说,接下来说说书中给受虐者的一些建议。
针对于夫妻与家庭方面:
书中建议受虐者先认清虐待的过程,明白自己为婚姻或家庭的冲突负全部责任是不合理的,再来就是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把罪恶感摆到一边画神闲,为了能从心理上对抗虐待行为,最好能找到人信任与支持自己,法律介入几乎是唯一解决虐待关系的办法。
但法律判决往往需要证据作为后盾法式香吻,所以在察觉自己可能被精神虐待的时候,需要开始着手记录,记录好每一次虐待事件的时间与细节,保留好证据普雷希托,例如短信、微信聊天、录音等等。另外最好设法让虐待行为发生在第三者面前,而且此人要愿意作证。
通常家庭的精神虐待持续时间很久,很多受虐者就是平时不以为意,直到最后决裂之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证据支持,但为时已晚。
针对于职场的精神虐待:
如果你觉得某个人或不止一人持续的敌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你的尊严或心理受到伤害,那么这极有可能就是精神虐待。
跟家庭中的一样,最重要是记下任何形式的挑衅或攻击,以便以后能作为诉讼的证据
目击证人的参与也有帮助,但一般情况下,同事为了自身利益都只是隔岸观火,不会插手,因此首先得向人力部门以及上一级管理者。
因为精神虐待的第一阶段是让受虐者感到不安,所以受虐者一定要去看精神医生或是心理医生次世代驱魔,必要还需要请假不去上班,等完全准备好为自卫而反击时,才可以恢复工作。
由于施虐者通常采用引起愤怒、制造混乱不安来挑衅受虐者,使对方犯错,陷他于不义,作者建议受虐者尽量表现出不在意,保持微笑并幽默回应,不要冷言冷语或语带嘲讽,必须把持住,不加入施虐者的游戏地球修真者,同时记下所有虐待行为,为将来的辩护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表现的不在意不是任由施虐者施暴,例如施虐者会下达一些模棱两可的指示,让受虐者会错意犯错,那么这时受虐者就要明确不确定的沟通,有疑虑就要让对方书面表达清楚,宁可让别人认为自己多疑或是偏执,也不要被抓到把柄。
那么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一些细节就不多说了,最后来谈谈个人的感想吧
UP主我为什么会买这本书看呢?原因是因为最近有一次老婆看了个朋友圈文章,关于夫妻间矛盾的,里面有提到冷暴力,然后老婆便跟我说:你就有用冷暴力。
那么她说的冷暴力是指我有时候有矛盾就不想说话这个行为,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以为不沟通就是冷暴力,但这本书的定义则是涵盖了拒绝沟通在内的一切精神虐待。
不过当时我听完之后并没有太在意,我认为这是我的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家庭造成的吧,我母亲是个很强势,并且话很多的人,她对你不爽的时候可以连续不断的唠叨好几个小时。这也慢慢使得我领悟的一项技能,就是将她的话从左耳进右耳出,完全忽视她说的话,要不然我都往心里去的话,我真的会气炸。
而多年来养成的这个习惯,或许也成为了我处理矛盾的方式。回到前面的话题,妻子说我有冷暴力时我是不以为然的,跟很多人一样,我也认为这只是个小事,小矛盾罢了,如果不是在选书的时候看到有这本书,那么这个事件也就这么过去了,而这也将跟书中写的一样xpeke,因为人们都不在意这些“小事”,才使得施虐者能为所欲为。
不过也多亏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不是书中那样的施虐者,我有用拒绝沟通的手段,但这只是偶尔才会发生的情况,并且我也不想去操控妻子,践踏她的自信和人格,我个人认为我是有期待通过这些手段获得少许家庭地位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我还是比较温顺,不需要啥权力的。
而一边看这本书的同时,我甚至有想过,也许我自己才属于受虐者的这个角色?
所以如果大家想看这本书的话,那么就需要去理解清楚,哪些是精神虐待,哪些还算是正常的情况,不然你可能会发觉,生活中到处都是精神虐待。不过就算能够分清了,看完这本书也会变得异常敏感,比如说我周围有闹矛盾的事件,我就会不自觉套书中的理论去理解。
应该有不少人会觉得这本书写的太过于严重了,因为生活中这么多矛盾,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没学过这些知识,照样活到了现在,照样过得好好的。
不过这其实只是你自己这么认为而已,也许你没经历更大的精神虐待,也许你能撑过去,别人不能撑过去。因此这本书的作用,我偏向于将它比做成“保险”,你没有遇到太过于强烈的精神虐待的话,本书对你也许没多大用处,但一旦身处于事件的中心位置,你会感激曾经看过这本书,它也许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本书算是比较可观的分析了“精神虐待”的各个要素,例如施虐者、受虐者、家庭、职场、虐待阶段、方式等等,以至于这不但能成为受虐者的指导手册,同样还能成为施虐者的指南。如果我是个施虐者,我会感觉自己更了解受虐者本质,以及掌握了更多让受虐者精神崩溃的办法。
另外如果作者对学校这个场景也有研究就好了,UP主我自己倒是对学校的精神暴力现象挺感兴趣的说。
好了,今天的说书视频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欢迎点个关注。我是Dollar,咱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