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致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小姚同学
孔垂燊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这是路遥11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的开头。关于开头,路遥花了3天的时间,仿佛一个孕妇难产一般,他绞尽脑汁还是没有在稿纸上留下只言片语,虽说没见过他,但是我脑子大概浮现出他焦躁,抽着烟,低头拿着笔绞尽脑汁的模样。我认为有必要把这难产了3天才“生”下来的开头背下来,来敬畏这伟大的作品。
好啦,其实这是一篇《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但是读完后对作者产生了兴趣,于是读了《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一本随笔,纪录了创作时路遥的心路历程。后又去舟山图书借了《路遥传》,真正的了解了路遥这个人。
关于《平凡的世界》,毕业后考公培训时,申论老师就是个路遥迷,他反复在讲文章时提到《平凡的世界》,因为当时没有看过作品,他的一些评论根本无法理解,但从他的眼神和言语中知道我该去看看。于是备考阶段的我果断将3大本买下来,因为当时没有时间看小说送给当时还没有分手的前男友,直至分手他估计就看了第一页,呵呵。我总是想送书给他,他至今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直至分手时,分手的理由居然还有提到我强迫他看书。
感谢恩师推荐,让我重新走进这平凡的世界。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来说看完这个获矛盾文学奖的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感情:亲情,爱情写的很真挚,让人感动,温暖。路遥给我们展示的是真正的美,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需要的。
爱情
孙少平与田晓霞:在我心中田晓霞是作品的女主,而不是润叶。因外她是所有角色中让我最喜欢的。有思想,洒脱,敢爱敢恨并且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生时代她不断的鼓励支持少平看书,看报纸并且总是提醒少平是不一样的人。“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晓霞的呼喊,唤起了孙少平沉淀的梦想。只因为平凡而显得不平凡,他们呐喊出的是对生活的渴望。无疑,少平遇到晓霞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想想也是只有田福军这样有责任心且为真正为百姓考虑的官员才能教出这样的女儿吧。
"当他进了自己那个门窗洞开的房间后,吃惊地站住了。他看见,麦秸草上的铺盖焕然一新。一块新褥子压在他的旧褥子上,上面蒙了一块淡雅的花格子床单;那块原来的破被子上摞着一床绿底白花的新被子……一切都像童话一般不可思议!
孙少平刹那间便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一下子忘情地扑倒在地铺上,把脸深深地埋进被子里,留着泪久久地吸吮着那股芬芳的香味……
很长时间,他从被子上爬起来,同时在枕头边发现了一张二指宽的小纸条。
纸条上写着: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
这是整部书中让我感到到哭的场景,晓霞和少平之间的那种纯洁的、不掺一丁点杂质的爱情、那种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足以让所有人为之感动的向上力量。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精神生活又极为匮乏的网络时代,他们的爱情为我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我想平时只有听说和想象的灵魂伴侣就是这样的吧,渴望而不可及。
孙少安,田润叶和秀莲:说到这3人,脑子中浮现的是三角恋。马上一想,不对!这么说是污蔑 他们美好的感情。应该说少安爱的是润叶,但是秀莲更合适他。润叶和少安,他们拥有的是不经世事的童年时代的记忆,青梅竹马的身后感情,这是纯真美好、温暖人心的情感,但是他们身份悬殊,少安也会因为爱他而心疼她。
贺秀莲爱少安的一切,包括他的贫穷和烂包的家,这是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勇气,她包容他,嫁过去的第一天就过:“你笑,我陪你一起笑;你流泪,什么泪我都替你抹干”。对于少安的家庭来说更需要秀莲这样的婆姨。生活总是有很多的无奈,爱情最终会被现实打败,这也是让我心痛的地方。
再说说向前和润叶,不可否认我还是蛮喜欢向前的,对于润叶对他的冷暴力,我是表示很不能理解的,既然选择结婚为何要折磨彼此呢?最后向前的残疾反倒是给润叶下了一个台阶似得,从此过上正常夫妻的生活,总得来说润叶是个很善良的人,大概也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淳朴和善良。佟丽娅把这角色演的很棒。
田润叶
亲情
亲爱的妹妹,关于你,说心里话,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我原来对你不抱什么大的希望。我想你医生能有个温暖的家庭,生儿育女,有吃有穿,不要像姐姐那样恓惶和屈辱就行了。现在我越来越看出,实际上你的天资比我和大哥都高。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而且我从你的来信中,看出你已经对人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有了觉悟。这使我非常激动!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当然也有人终生不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哦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另外,我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则消息,对我们很有启发:有位美国总统的女儿为了不让父亲供养她上学,自己便利用课余时间到饭馆里面为人家洗碟子赚钱······ 妹妹,二哥这样说,不是逼着让你也去自己谋生!相信我每月的十块钱一定准时寄给你!真想和你在一块好好谈谈····· 有时间就来信,并希望能把字写大些,不妨出出格嘛······
这是打工中的少平给妹妹兰香写的一封信。让上高中的兰香受到很大震动,好像移走了前方的一层迷雾,好像长大了,激活了内心的自强自立,开始在医院的建筑工地上打小工。我第一次读到这封信就被感动到眼泪往下掉,是的。苦难磨练人的心性,让人带来崇高感,懂的敬畏世间的一切。作为现在年轻的我们最缺少就是这份崇高感和敬畏感。浮躁的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略懂一二。但真正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的人去寥寥无几。前几天同事播放喜马拉雅-《感谢贫穷》北大女孩王心仪。我觉得这就是女版的孙少平。
父亲孙玉厚:孙玉厚的家庭氛围总是给人一种明亮良正的感觉,虽然家里穷到骨头,但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而且他们家有一种最大的文化传统——孝。奶奶虽然瘫痪在床,可是一家人从未嫌弃过老人,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老人。他们一家人真的做到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父慈子孝,兄(姐)友第(妹)恭。即使贫穷,生活在这样一个亲情浓厚、温暖可靠的家庭里也算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値得一提的是孙玉厚虽然是一个犟脾气,但是在孩子遇到关键问题,他总是能以一个朋友的态度去默默支持给于安慰,该放手时就放手。这大概也是很多父亲所欠缺的。想想有这样的父亲和家庭,这样优秀的少平少安、兰香出现也是合理的。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从开始看11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到《早晨从中午开始》再到现在《路遥传》再看电视剧的《平凡的世界》。路遥在我心中的形象已根深蒂固。我深刻了解他的坚信与不易,他的任何成功与名誉都是他应得的。对比文章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不管是少平还是少安,他都没有那么幸运。路遥七岁的时候就被无力抚养的父母过继给伯父家,小时候路遥天天吃不饱,他后来说童年时吃过的每一次好饭,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物质上的匮乏,养成了他敏感又自尊的性格,长期以来的食不果腹使得少年路遥压抑甚至狂妄,路遥是在最底层的人民里挣扎过来的。
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靡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的人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任何时候,我都能很快查找到某日某月世界、中国、一人省、一个地区(地区又直接反映了当时基层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什么。——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说是路遥用生命在写作一点都不为过。
在写作第一部分《平》时,他住在煤矿附近,饿了就吃冷馒头,写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可以讲话,自己独自一个人在偏远的山区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只有一只老鼠陪伴。那里的生活条件实在称得上恶劣。
写完第二部,他的生命可以说是奄奄一息了。幸好在一位老中医的调离下,身体逐渐恢复。本应该休息一年之后才能写作,他却迫不及待地写作第三部分。
1988年5月25日, 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精神疲惫不堪,以致达到失常的程度,智力似乎像几岁的孩子,连马路都得思考半天才能决定怎样过,需要弟弟天乐的帮助才渡过了那些严重的阶段。
我深刻理解了古人所言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的深刻道理
1991年路遥获矛盾文学家。
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没有路费去领奖,更没有钱去买自己写的书!弟弟王天乐告诉他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找不来外汇。
这一个月来沉浸在路遥的世界里,被他的毅力与自律所打动。周末2天终于搞出这篇东西。最后还是感谢路遥,用文字向我们传达了另一个世界和一个伟大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