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致敬传承丨看广播电视如何点燃新时代“工匠精神” 咫尺匠心-广电时评

孔垂燊致敬传承丨看广播电视如何点燃新时代“工匠精神” 咫尺匠心-广电时评

孔垂燊在 “工匠精神”系列精品节目为“国产模式”疯狂吸粉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不推陈出新就容易陷入“同质化”,不持之以恒就难免“由热转冷”。
作者:秦思思 阎立名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只有坚持了,再加上你的奋斗,你才能够成就你自己。” 这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洪家光在《大国工匠》节目中吐露的心声。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由一名普通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中国航发黎明公司的首席技师。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个字三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红遍大江南北,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中国创造”的发展进程中,《大国工匠》第六季《大国工匠·创造力》、《非凡匠心》第二季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尚追求和内在价值,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了时代的铿锵强音。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礼赞新时代工匠精神
广播电视如何助燃新时代“工匠精神”?如何引发全社会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理念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面对这两个问题,创作者走进平凡生活中寻求答案,深入广大人民群众探寻创作源泉,礼赞平凡人的匠人匠心匠品。
《大国工匠》第六季《大国工匠·创造力》将目光聚焦到一群国家科技行业顶级技工的身上,他们没有上过大学,却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和奋斗,成为无可替代的行业精英。节目深入挖掘讲述一线技术工人的故事,以小见大地阐释劳动之美,展现了匠人匠心的动人风貌。纪实体验类节目《百心百匠》《非凡匠心》则以传统工艺精品、国粹精华为小切口,以体验纪实的形式具象化解读“工匠精神”,展现技艺制作的繁复与匠人手艺的精湛,浸入式的体验让观众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进而激发起观众对于匠人匠心的敬意。

《讲究》第三季则以素人工匠的日常生活为视角,通过展现他们对传统手艺日复一日的打磨和对工匠技艺的赤诚之心,捕捉平凡人物身上的不平凡,同时刻画现代工艺对传统技艺的冲击和融合,探究时代洪流中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徐徐展开一幅描绘工匠文化的生动画卷。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唤醒全社会文化自信
“咬咬牙努努力,就一个坎接一个坎地过,不断地学习一门一门新的知识,能把这件事情干成,确实是很自豪”。
《大国工匠·创造力》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这样一批大国工匠,他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祖国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对事业的默默坚守、孜孜以求。《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突破纪录片的传统叙事模式,通过多元化的选题多视角对准“师徒”这一题材,以技艺传承再次唤醒了东方哲学的内核。无论是《非凡匠心》中传承千年的文房瑰宝,还是《百心百匠》中象征着宫廷皇室尊贵地位的花丝镶嵌,这些技艺精品都凝结着匠人们一生的心血与汗水,也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祖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这些节目通过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以及工匠们质朴平实的话语表达,令观众不仅对炉火纯青的技艺叹为观止,更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根脉与精神内核产生了价值认同。没有刻意渲染,没有蓄意营造,中华文化基因如丝丝细雨、涓涓细流般渗透在节目中,中国元素得以展示,中国智慧得以融入,文化自信得以彰显。
紧扣融合传播趋势,热点话题融合传播
无论是在节目制作还是融媒体传播方面,《大国工匠·创造力》都做出了有力尝试。比如说使用4K拍摄技术,启用微距和广角镜头、GoPro、摄像轨道等“大手笔”的设备配置,充分挖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制作不同版本的节目满足不同观众的视觉体验,等等。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滚动播出,并在其新闻客户端等众多新媒体平台同步启动直播《与大国工匠面对面》,网友可在直播中与大国工匠深度交流,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的关注。
《了不起的匠人》则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矩阵作用,以群体特征及共同喜好作为切入点,搭载阿里平台,观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不仅可以发送弹幕,还能边看边买,实现多方位的实时互动。这些对传播新模式的种种探索,都为默默坚守的匠人们提供了一个品牌推广、技艺传承、落地销售的良好平台,并以网络自制内容向电视媒体反哺的方式实现台网融合,为传统文化在不同人群、不同平台传播推广提供了新思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观感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热点话题的多次传播。

随着《大国工匠·创造力》等节目的热播,“工匠精神”题材的系列节目将工匠精神燃出了新高度。新时代,广电媒体人应秉持匠心精神勇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不断探索“工匠精神”题材节目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创新,不断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华文化魅力及中国人民气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富含中国元素、反映民族智慧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的绚丽风景,尽显中国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是持之以恒、吐故纳新,让“工匠精神”常态化。在 “工匠精神”系列精品节目为“国产模式”疯狂吸粉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不推陈出新就容易陷入“同质化”,不持之以恒就难免“由热转冷”。在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既然做到了让“工匠精神”从“冷门”到“热门”,那就要继续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吐故纳新,通过深挖“工匠”内涵、创新节目表达、融合传播方式,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热度不减、常有常新。
二是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走出去。优秀的节目和优秀的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广播电视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工匠节目”也应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不断加强文化传播能力,不断优化传播布局,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努力提升传播效果。促使中国好故事、中国好声音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国自古以来不缺乏工匠精神,历史上的能工巧匠比比皆是,尊重和弘扬传承“工匠精神”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打造“中国品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广播电视应持续点燃工匠精神新热度,树匠人榜样,育匠心文化,筑匠品精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传播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的新风尚,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使得越来越多的匠人匠心匠品成为向世界展示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作者:秦思思 阎立名
编辑:何波(监管中心) 海策 李颀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