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致敬!抗日战争中,这个传奇家族走出七位陆军三名飞行员-读史
孔垂燊↑↑点击上面蓝字读史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文|马庆芳 此文发表于曾发表于三联书店出版的散文集《家族往事》
作者授权,全网首发
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结束70年了,在这场全民族总动员、长达14年的惨烈战争中,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拿起武器奋勇杀敌,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我的家族—父亲的马家和母亲的翁家,也有七位陆军军人和三位空军军人参战。陆军是:堂叔马文冲,他是四爷爷马衡的次子,为1937年黄埔军校11期毕业生,曾经参加南京保卫战身负重伤,住院70天恢复健康后又作为骑兵连长参战;堂姑父孙烈是马衡长女的丈夫,他是哈佛大学医学和药剂学双博士,中国第一个军用制药厂的创始人和厂长,1939年亲自进入云南原始森林釆集原料以制作急需的金鸡纳霜,不幸染病去世,军衔少将;堂叔马彦祥是著名戏剧家,抗战时参加军队演出队赴前线劳军,军衔上校;大叔马蒙1939 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冒险逃离日占区,在西安参军,曾经担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三舅翁心植院士战时在中国远征军205师野战医院任军医;堂舅翁心钧曾参加抗日远征军,担任英文翻译。表舅翁心槎是我三外公翁文津之子,中央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双学科学士,也曾经是抗战时期陆军翻译官。
本文要叙述的是家族的三位空军飞行员—马豫、翁心翰和柳东辉。他们战斗在更危险的岗位,留下了更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成为后辈永远的榜样。
一? 马豫
我的祖父马鉴和他的四个亲兄弟马幼渔、马衡、马准、马廉都是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文史教授,被称为五马,与一钱(玄同)、二周(树人、作人兄弟)、三沈(士远、尹默、兼士兄弟)并称。抗战军兴,二祖父马幼渔毅然与落水的昔日好友绝交、拒绝为日伪服务,甘守清贫,艰难度日。四祖父马衡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宝南迁,他和同事创造了近二万箱文物在战乱中长途转移无损失的世界文化史奇迹。祖父马鉴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是香港文化界名流,因而成为日伪诱降对象,又是汉奸“邀请”,又是军部“面谈”,但祖父坚决拒绝。并转道澳门逃离日伪监视,在成都燕京大学任文学院院长。
长辈的爱国行为对马豫影响很大,1941年他放弃西南联大学业,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官校。飞行员的录取筛选极为严格,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五。体检时他只有一项眼科项目未能通过,他报国心切,要求复试,经过练习第二天通过检查,成为空军官校第15期学员。
1942年年初进入昆明巫家坎空军官校,学校大门两侧的对联非常醒目: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马豫看到这豪气冲天、正气动地的对联热血沸腾,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就是自己献身报国的起点。380名学员分批在云南驿和宜宾接受初级飞行训练,经过一年的学习,包括马豫在内的210人成功通过考核,他们分三批赴美继续学习,接受高级飞行培训。
1943年2月,马豫和数十名同学乘美军C-47运输机飞经危险的驼峰航线到达达卡市,再转乘火车到孟买市,登上一艘三万吨邮轮驶向纽约。邮轮途经南非德班市停泊两天,当时英属南非当局执行歧视有色人种的种族隔离制度,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中国军人亦未能幸免。中国军人在理发店白人理发师拒绝为其服务,在电影院不能买好座位,在酒店咖啡厅甚至不能买一杯咖啡。
更有甚者,马豫和同窗好友董世良(也是宁波同乡,董父董显光时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在路边等待出租车时,两个白人水兵明知他俩是中国军人,却有意挑衅:“你们是猴子吗?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Are you monkey? Japanese or chinese ? )”
受到这样的无理侮辱,董世良大怒,他是拳击好手,出手一击便把一个水兵打倒,另一水兵慑于中国军人的阳刚正气,自知理亏,只能改口说道:“我们是朋友(We are friends)。”作为盟国军人,中国空军人员向当地政府提出抗议,德班市长不得不在当日夜间亲自到邮轮向中国军人赔礼道歉。维权成功表明中国军民率先抗击法西斯日寇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国际地位已大为提高。
邮轮于3月初抵达纽约,中国空军学员马不停蹄,当日即乘货车向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空军基地进发。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访问,马豫有幸与另七位学员被选中,成为宋美龄的侍卫,随同她访问洛杉矶,见证了抗战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页。
宋美龄1942 年11月乘罗斯福总统派来的专机前往美国访问,以争取更多援助。她在前线视察时汽车遭到日机攻击,翻车受伤,另外还有其他疾病。启程时是用担架抬上飞机的。在美国治疗两个月后,健康有了好转,便开始了紧张的外交活动,日程安排极紧,发言稿都自己动笔并反复修改。
由于中国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和重要作用,也由于她本人的魅力和能力,访问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取得很大成功。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援,罗斯福甚至说:“要用上帝允许的速度给中国更多物质支援。”他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说服丘吉尔首相,邀请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当年美国还取消了不合理的排华法案。
洛杉矶是宋美龄访美的最后一站,市长宣布到访该市第一天为“蒋夫人日”。50万市民夹道欢迎,其规模和热情都是中国外交史上空前的。1943年4月4日下午3点,三万市民在洛杉矶广场举行欢迎大会,宋美龄乘敞篷汽车缓缓驶入露天剧场,舞台前军乐队高奏迎宾曲,美军仪仗队排列整齐,队员举枪致敬。八名中国空军侍卫紧贴汽车两侧随行护卫,走在汽车左边第一位军人便是马豫叔叔。
宋美龄不顾连日忙碌疲劳,在活动计划外,挤出时间接见空军学员代表马豫和董世良,地点在她下榻的大使饭店。当时她很劳累,身体也不好,半躺在椅子上,头枕椅垫,腿部还盖着薄毡。她把一面国旗授予代表,嘱咐学员把国旗在美军基地高高升起。
1944 年4 月4 日,宋美龄访问洛杉矶,汽车左边第一位军人为马豫
宋美龄接见空军学员代表马豫和董世良
并鼓励学员努力学习,回国后奋勇作战,争取最后胜利。马豫心情激动,躬身双手郑重接过国旗。叔叔告诉我说,虽然接见只有短短十分钟,但增强了抗战报国的决心,留下的印象终生难忘。宋美龄对中国空军的组建和发展多有贡献,当时被称为“空军之母”。
洛杉矶是美国电影业中心,电影业人士对中国抗日战争非常支持,八位空军侍卫受到演员明星的欢迎和尊敬。这都是“二战”时期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马豫在凤凰城威廉机场接受一个月的预备教育,内容是英语、数学、物理及有关美国空军的一般知识。5 月下旬转到雷鸟机场接受中级飞行训练。当时校方举办全校学员的飞行特技比赛,中国学员俞扬和荣获冠军,很为中国军人争光。
一位美国影星题赠马豫
(MaYu)的私人相片
另一位美国影星在宋美龄相片
背面为董世良签名留念
俞扬和是当时军工署长俞大维之子,后来成为蒋经国女婿。完成中级飞行训练后,学员分为驱逐和轰炸两组接受高级飞行训练。马豫被分配进入轰炸组学习,1943年12月5日毕业,获得空军准尉军衔。毕业后又被派到科罗拉多州拉洪塔机场学习驾驶B-25中型轰炸机。直到1944年4月,马豫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美国的全部训练学习,乘船回国。
马豫回国后进入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当时中国空军共编成九个作战大队,其中第一、二、八大队为轰炸大队,其余六个为驱逐大队。中国的第一轰炸大队和第三、五驱逐大队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合组成中美混合队,但其他大队也经常与美空军协同作战。第九中队拥有九架B-25轰炸机,先后驻云南昭通和陆良。
B-25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轰炸机,这种双发动机战机配置12挺机枪,载弹3000磅,机组人员六人。第九中队的作战目标是湖南、广东和广西的日寇机场、舰艇、仓库、桥梁等军事目标。马豫多次驾机升空执行轰炸任务。
在抗战后期日寇已逐渐失去制空权,我轰炸机队遭遇敌机拦截已渐减少,但敌地面对空火力仍然猛烈。叔叔曾对我说,每次出发登机时自己就做好了有去无回牺牲报国的思想准备,同窗战友多有牺牲者,自己只是一个幸存者。军校同学宁世荣在战机被击落后,虽然跳伞成功,却被俘虏,日寇违反国际法,将他押往南宁游街示众,后斩首杀害。
这是我珍藏的马豫叔叔留给我的抗战纪念文物,右侧是他使用的美制军用投弹参数计算器,上面有叔叔自己刻上的英文名字Ma Yu,计算器旁边是有马豫签名的原配计算器真皮皮套,皮套上面是从美国带回来的美国空军警徽,由于频繁使用皮套已磨损褪色
与马豫同时参加空军的西南联大同学也有不少烈士,马豫知道的就有戴荣钜、王文、吴坚、李嘉禾等人。马豫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时,炸弹舱内弹钩出现故障无法投弹,空中抢修仍无法排除,只得返航。不料在机场着陆时炸弹突然掉落在弹舱内。马豫说,万幸的是炸弹没有爆炸,否则必是机毁人亡,还会祸及机场人员和设备,后果不堪设想。
每次执行任务前,马豫和他的战友都会到美空军作战情报室听取情报。
1945年8月6日,马豫在那里突然听到消息:美空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在场的中、美军人激动万分,互相拥抱庆祝,相信最后胜利已指日可待。8月9日,美军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作战。8月10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东京电台广播投降信息。8月14日,日本广播天皇投降诏书。8月15 日,日本正式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后马豫拒绝参加内战,在祖父马鉴和已经参加革命工作的我父亲马咸的支持下,他参加两航起义后,投身中国民航建设长达37年,曾任C-47运输机长、飞行教练,参与中美民航通航并担任中国民航驻旧金山办事处首任经理。他多年驾机执行石油物理探矿任务,为大庆、胜利、大港、新疆等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料,在《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一书中特别叙述了马豫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
2004年9月18日,马豫应邀出席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举行的纪录片《血捍长空》开机仪式,参加仪式的抗战飞行员还有方守义、彭嘉衡等四人,方和彭二人都是马豫同期同学,并同时赴美受训,还都是民航局同事,二人都是爱国华侨。战友们在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凭吊中、美、苏、韩烈士,找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烈士英名,不禁眼含热泪,感慨万分。如今这些抗战老兵都已陆续离去,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抗战功绩人民将永志不忘!
2005 年的家人合影。前排中是马豫, 他的左右为翁心植夫妇, 后排左侧为作者夫妇, 右侧为翁维馨( 翁心植之女) 和杨家建夫妇
二 翁心翰烈士
翁心翰烈士(1917—1944)是我的表舅,其父翁文灏是我外祖父翁文澜(留法医学博士,天津名医)的堂兄。翁心翰自幼聪颖爽直,富有正义感。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紧侵犯中国,正在北平汇文中学读书的翁心翰悲愤不平,毅然投笔从戎,投考空军官校。
1938年12月1日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空军官校第八期驱逐组。他说:“我从不想将来战后怎样,在接受毕业证书的时候,我就交出了遗嘱,我随时随地准备着死!”毕业后他在空军第三大队担任驱逐机飞行员,驻重庆白市驿空军基地,保卫重庆和成都。在1939年5月一次空战中战机突发故障,他沉着应对,以高超的技术驾机安全返航,得到上级传令嘉奖。他还曾在成都上空击落敌重型轰炸机,被记功两次。由于此时使用的苏制战机性能较差,航程较短,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中国战机只能频繁升空作战,甚至一日数次升空战斗,常常要在遭敌机轰炸破坏的跑道上起飞或降落,有时只能在公路和田野迫降,这也磨炼了翁心翰的战斗意志,提升了作战技能。
1940年,翁心翰参加了日本零式战斗机首次投入实战的重庆璧山空战,9 月13日,我方34架伊15、伊16苏制战机与日寇30架零式和97式战机展开激战。双方战机性能相差很大,我方战机技术已经落后,主力机型伊15还是双翼机,而日方的零式战斗机具有速度、机动性和航程等多方面优势,此后两三年在其亚洲及太平洋侵略战场四处逞凶,罕有对手。
翁心翰戎装头像
翁心翰空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
翁心翰身穿飞行服与战机合影
而且璧山空战时我方对零式机性能完全不了解,日方飞机处于上方,具有高度优势,虽然空军勇士奋力战斗,我方还是损失巨大,共损失飞机13架、损伤飞机11架,阵亡10人、伤8人,日方只有4机损伤。翁心翰驾驶伊16战机参战,所幸无恙。翁文灏当天得知空战惨烈,我方失利,晚上写信给爱子:“安危如何?未知确息。为国努力,不惜性命。思之黯然。”心翰回信说:“飞机损失太多,是苏制飞机性能太差所致。”
此后中国空军已无实力大规模正面反击敌空军,只能暂时避战保存实力,直至接受了美国空军和战机的援助,情况才有逆转,中美空军最终取得中国战场的制空权。璧山空战后,心翰参加了空军士官培训工作,后又赴印度接受P-36战机驾驶培训。
1944年夏进芷江空军基地,此时翁心翰已升任第11大队驱逐机中队上尉副中队长。战斗极为激烈,最多时曾在两天内八次率机升空作战。9 月日军占领衡阳后,侵犯广西,桂林危急。9月16日,第11大队副大队长李继武率12架战机执行攻击全州日军及侦察桂林情况的任务。
翁心翰是第三分队领队,率领骆承尧中尉、唐汉中中尉及荣承恩中尉三架战机,在途中击退了敌人的侦察机和驱逐机,直飞全州。冒着敌人猛烈对空火力两次攻击敌炮兵阵地,直至将其摧毁。然后飞至桂林上空完成侦察任务。返航途中在桂林北部兴安发现敌军,又进行低空扫射歼敌多人。作战中翁心翰左腿负伤,机身受损,罗盘失灵,与芷江失去联系。
此时其他八架战机已安全返航。下午4时50分,翁心瀚与他率领的骆、荣两机飞至距兴安约250 公里的三穗县瓦寨乡上空,油料即将用尽。翁心翰沉着指挥战友迫降,两机均安全着陆。翁心翰迫降时机头触碰土埂,剧烈震动下头部受伤,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战友和当地居民急忙把他抬到乡公所,当日晚8时30分殉国。
次日下午,三穗县及驻军代表千余人举行纪念翁心翰烈士大会。县长周剑峰致悼词。会场摆满花圈花篮,挽联上写着:“千秋浩气永存华夏,百战忠魂誓灭倭奴”“为国争光长空扫尽倭奴胆,归途殒命千里同招华夏魂”。这正是烈士浩然正气和人民沉痛追思的写照。
烈士遗体在三穗火化后以红绫包裹厝于重庆汪山空军烈士公墓。当年1月翁氏家族在陪都重庆祭奠翁心翰烈士,本文作者父母也参加了祭奠。心翰殉职后被追赠少校军衔,1946 年遗体移葬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
翁心翰是中国数百万抗日烈士中父辈官职最高的“官二代”,亦是官二代中的抗日英雄楷模。在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刻,心翰和某些利用权势出国避难甚至发国难财的官二代不同,他选择志愿从军舍身救国。
心翰爱国、正直、勇敢、质朴等优秀品德得益于其父的言教与身教,其父翁文灏在抗战期间曾担任行政院秘书长、经济部长、资源委员会主任、战时生产局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要职,对战时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卓有贡献。翁文灏原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家,是中国现代地质学、地震学和地图学的开创者之一,淡泊名利、勤俭清廉、律己甚严,与陈寅恪、梁思成被时人誉为中国的三位国宝。
抗战胜利后,他五次上书蒋介石,“原为对日抗战而参加政府工作,自当为抗战胜利而告退”,坚决请辞各项官职。他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毕生为中国现代化而努力的爱国者,即便在“文革”极左风暴中横遭批斗,长子、石油管道专家翁心源受迫害致死,亦不改初衷。1971年1月辞世,家属遵照其遗嘱将全部遗产包括六万元存款及图书等,上缴国家贡献社会。父子二人都厌恶特权和腐败。
1944年2月,心翰与空军战友的妹妹周劲培结婚,为了照顾翁心翰,空军部门曾打算调他去运输大队工作,还曾派他赴美进修。但翁心翰不愿离开战斗岗位,都坚决谢绝!翁文灏对爱子参军抗日非常支持,曾赋诗予以鼓励:
飘然一叶入云霄,壮志英怀侪辈超;报国心忠追往哲,献身志切在今朝。
在得知噩耗后,他看似情绪平静,照常工作,实则极为悲痛,含泪写下《哭心翰抗战殒命》诗三首,其中有:
江山未复身先死,
尔目难瞑血泪滔。
人生自古皆有死,
死为邦家亦足荣。
心翰去世后不到一年,日本投降,举国欢庆,但翁文灏在欣喜中夹杂着失子的悲哀,这复杂的心情写在他的诗中:
渝城到处是欢声,八载艰辛一日平;究赖沙场忠勇士,不辞拼命捍防城。太息翰儿立志忠,英年卫国尽强雄;何堪五次临空战,力竭疲身命亦终。最难为国竟忘家,此日凯歌悲苦加;环顾家庭儿女辈,只儿战死在天涯;
秋风秋雨忆招魂,
胜利反教流泪痕;
南望一棺江岸畔,
放牛坪上尚安存。
故乡宁波和殉难地三穗的人民没有忘记这位烈士,在一位挂职三穗县副县长的宁波籍干部推动下,2013年9月,有关部门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翁心翰烈士纪念碑。
翁心翰烈士纪念碑
三 柳东辉烈士
柳东辉上尉(1914—1942),唐山人,是我的姨父,他的妻子翁心蕙是我母亲翁景素的妹妹,三人都是天津南开中学校友。姨父的婚姻是经南开中学芦姓教务长介绍成功的,当时姨妈翁心蕙在杭州之江大学学习。柳东辉1934年进入杭州苋桥中国空军官校学习,1936年10 月毕业,是空军官校第六期毕业生。毕业后担任空军运输机飞行员。1942年3月由重庆驾驶飞机至浙江衢州视察。
1931 年,翁心蕙( 左一) 和翁景素( 左二) 的合影,
地点在天津法国公园,当时二人都是南开中学学生
此次任务行程往返约2500公里,要避开敌机拦截和地面炮火攻击,是很危险的,长途飞行气象和地形复杂,发生各类事故和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也对安全构成威胁。3月17日,完成任务返回途中,在距离重庆仅十余分钟航程的涪陵县上空,不幸触山殉职。
与姨父同机殉难的还有战友丁炎,他是空军官校一期毕业生。烈士牺牲后,我母亲陪同姨妈参加了空军举行的追悼会。我的表妹柳萱(现名翁婉萱)是烈士的遗腹女。“文革”前我曾经看到过姨父的戎装照片,他穿着皮夹克,头戴飞行帽,五官端正,英武帅气。
翁文灏和陈文贞等的合影。
前排左起翁文灏之父翁勉甫、陈文贞、翁心翰之母林韵秋,
后排左一为翁文灏,左三为翁文灏四子翁心钧。
地点在北京交道口菊儿胡同24 号翁文灏住宅,
时间,大概在1956 年夏季
母亲曾经告诉我,抗战时期外祖母陈文贞住在天津,常常想念远在大后方的子女,特别担心参军作战的爱婿的安危。姨父牺牲后,有一天夜晚外祖母梦见姨父乘一艘黄船从天而降,外祖母忙问,你来有什么事吗?姨父回答说,明天您就知道了。外祖母醒后惊诧不已。
第二天中午恰巧接到爱婿殉国的不幸消息,外祖母悲恸万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与现实也常有巧合,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听完这略带神秘色彩的往事之后,我神情肃穆,心目中的烈士形象更增添了一些神圣色彩。
柳东辉烈士葬于重庆汪山抗日空军烈士公墓,这里还有二百多位中国和美国空军烈士相伴。重庆汪山空军烈士公墓建于1938年,位于峡口镇南三公里汪山(即南山),占地200亩,是我国最大的空军陵园。遗憾的是,1949 年后众多抗战文物保护不善,汪山空军烈士公墓亦未能幸免,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期惨遭毁灭性破坏,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个别人为了修筑道路、房屋,开始盗取墓碑、条石,更有甚者盗取棺木,用棺木木材来制作农具。
“文革”时期,墓园更受到冲击,遭到外来红卫兵的打砸。一些贪财小人以为墓中有值钱的陪葬物品,悄悄盗掘坟墓,以致烈士原墓葬及忠骨遗物荡然无存。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后部分当地居民出于对抗日烈士的敬重,自费集资建造了抗日空军烈士纪念碑。2008年,重庆市政府拨款在公墓原址近处恢复建立了南山抗战空军纪念园,为现已查明曾经归葬汪山空军公墓的168 名烈士单独建造了纪念牌,其中有近60名烈士已查清姓名。
柳东辉烈士的纪念牌
2010 年,天津南开中学建造了南开中学校友英烈纪念碑,收录了六名抗日空军烈士,
柳东辉的英名也镌刻在碑上。其中空军烈士张锡祜是南开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四子,他给父亲的信函至今保存完好,爱国情怀充溢字里行间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是我国最大的空军烈士纪念碑,共收录了我国空军烈士884人、美国空军烈士2186人、苏联空军烈士236人、韩国空军烈士2人。翁、柳二烈士均列名其中。对于不少忠骨难寻的空军烈士,这里是唯一可以追怀英灵之地。
我国空中健儿是一个英雄群体,他们自愿从军,忠勇爱国,视死如归,他们都受过良好教育,许多人出自名校,毕业于国内外空军学校,具备很高的军事素质,个个体魄健壮、英武帅气,不愧是民族精英,因而能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谱写辉煌篇章。
周恩来同志当时曾赞扬他们说:“我国空军,确是个新的神鹰队伍,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浓厚,而能建树如此多的伟大成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而今,抗日空军飞行员高志航、阎海文、陈海文等烈士,以及林徽因的九个空军烈士“弟弟”、齐邦媛回忆录《巨流河》中张大飞烈士以及先他而逝的七位空军官校战友,都已成为不少国人熟知的抗日英雄。翁心翰和柳东辉烈士以及马豫也永远是家族后人世世代代祭奠和学习的楷模。
编者按:本文作者马庆芳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其出版的《传热学》﹑《绝热技术》等著至今在我国的学科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编者大学时候专业正好学习了《传热学》,对马老师的学术非常敬仰。今天又闻知马老师家族的故事,心有感慨。
致敬那些空军将士,或许飞翔是人类最初的梦想,但在那个时代里,却俨然成为了人们最后的希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