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自来水中的无形杀手:氯-快乐生活
孔垂燊目前我国大多数自来水厂仍普遍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传统净水工艺。在氯化灭菌过程中,氯跟源水中的天然有机物、腐殖物相结合会生成多种具有三致(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的副产品,如三卤甲烷、四氯化碳等卤代烃化合物,这些都是癌症、心脏病的主要死亡杀手。
给饮用水加氯起源于19世纪90年代末,到1920年在美国被广泛接受。而我国使用这种“氯化法”进行消毒始于清朝。1908年4月28日(清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下旨批准大臣溥延、熙彦、杨士琦在京师兴办自来水业的奏折,定名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北京自来水集团)。随后,英美共济会将这种加氯技术提供给大清王朝,一直沿用至今。
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专用章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东直门水厂办公旧址。
东直门水厂建于1908年的自来水水塔,高54米,容积750立方米。
东直门水厂局部。孙河水源经取水厂过滤、沉淀后,送入东直门水厂进行氯化消毒,成为自来水。
通自来水之前,北京市民大多饮用井水,卖水的地方每天由水夫推着水车送水。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也雇水夫给市民送水。
氯气是化学武器
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作化学武器的首选成分之一。
一战中最先使用化学武器的是法国。1914年8月,法国军队向德军投掷催泪手榴弹。这种手榴弹里充满了溴乙酸乙酯——一种催泪毒剂,不过每枚手榴弹只能产生19立方厘米的催泪气体,浓度太低,以至于德军几乎没有觉察到对手“使了阴招儿”。
当时溴的产量很低,所以法国人不久就把主要成分换成了氯丙酮。
1914年10月,德军向英军阵地发射了一种装有化学刺激物的炮弹。不过这种炮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英军也没有觉察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条约》。
德国在开发和使用化学武器上下的功夫比较大。德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1915年1月31日,那一天德军向俄军阵地发射了1.8万枚含有液态甲苄基溴(一种催泪气体)的炮弹,结果由于气温太低甲苄基溴全部冻住了,根本没有气化,放毒的目的没有实现。
同年4月22日,德军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施放氯气,给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士兵造成很大伤亡。它也成为化学武器进攻的首个成功战例。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工厂的工人给氯气炮弹涂漆。
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根据当前形势被迫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会上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此后,德军便开始在国内紧急抢购氯气钢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近6000个大型号的氯气瓶堆放在德军设在柏林郊外的一个秘密工厂里。
在那里,他们把这些钢瓶改头换面,装饰一新,像是刚出厂的啤酒桶。很快,这些“啤酒桶”就被灌满了氯气,运到了伊普尔前线,被埋设在前沿阵地上。但是,暴雨连连下了几天,“啤酒桶”全露出了地面。
在对面的阵地上,英法联军指挥官通过阵前观察所发现德军阵地上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啤酒桶”,顿时大惑不解。他们把这个情况报告了上去。
其实,英法联军指挥部早就知道了德军往阵地上运去了大量的“啤酒桶”,指挥部那些高级将领们个个都认为此举荒唐可笑。一家伦敦报纸还在4月9日的报上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在末尾讽刺德军是在“开玩笑”。
这张报纸传到了伊普尔前线,官兵们看了,疑团顿时解除了,戒备心理大减,有的还指着德军阵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啤酒桶”哈哈大笑说,“瞧,他们想得多周到,给我们准备了那么多上等啤酒!”而且,指挥官还如此激励士兵:“只要攻下了德军阵地,大家就有啤酒喝了!”
4月22日上午,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微微的东风吹动着小草来回摆动。几个德国士兵举着小红旗在观察风向风力。到了下午3点,风向突然转东,而且越刮越大,把树叶、枯草直往英法联军阵地上抛去。
时机终于到了,只见德军战壕里许多士兵跑到“啤酒桶”前,迅速拧开了桶盖。在几公里长的战线上,5730个“啤酒桶”全开了,但冒出来的不是啤酒,而是浓浓黄烟。
顿时,在德军阵地前沿宽6公里的阵地上,出现了一人多高的黄绿色气浪。气浪紧紧地贴地而行,在风的推动下扑向英法联军阵地。
英法联军看到德军阵地上吹过来的黄绿色烟雾,正惊讶“啤酒桶”里怎么会冒出烟雾!当烟雾迎面扑来时,英法联军官兵个个都吓呆了,紧接着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弄得英法官兵死去活来,先是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后来就觉得空气没有了,像是掉进了大闷罐中一样。
不一会儿,一个个英法官兵窒息倒地。那些在第二线的部队见此情景,纷纷丢下武器,爬出战壕,争先恐后地往后跑了。
跟在黄色烟雾后面的德国步兵,没放一枪一炮就顺利突破了英法联军第一道阵地,把整个战线往前推进了4公里,夺回了失去的一些重要的制高点。在这次毒气袭击中,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
这一次使用氯气如此“成功”,连德军自己也没有料到,所以也没有准备足够的防毒面具给后援部队,因此无法趁英法联军慌乱时发起攻击,争夺更大的战果。
戴防毒面具,手拿手榴弹的德军
结果,德军随后遭到退到第二线的法军的顽强抵顽,另外再加上右翼加拿大第一师的猛烈反攻后,德军已无法继续前进。两天后,德军又以同样的氯气武器攻击了加拿大第一师的阵地。
此时,加拿大部队得到医官指示,在纱布、毛巾上撒尿,蒙在脸上过滤毒气。尿液里的尿素和氯气产生化学作用降低了氯气的效果。
由于氯气密度高,大部分累积在战壕内,所以,许多加拿大的官兵是撤到战壕后面暴露的位置等待进攻的德军迫近。同时,德军的炮兵观察员也因为氯气和烟幕遮盖战场,无法指挥炮轰暴露的加拿大军。加拿大第一师就是这样撑住,直至英军其他的部队抵达增援。他们因为使用“尿布”战术,所以由于氯气直接导致的伤亡只有228名。
希特勒在一战中曾中毒气而失明
之后两军相互使用及研发新型的毒气武器,其中以氯气、芥子气(二氯乙基硫,氯气升级版)、光气(碳酰氯、氯气升级版)为主,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被用于战争中。
5月24日,德国发动了一次更为猛烈的毒气战,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德军沿着3千米长的战线,在伊普尔西南方向再次倾倒氯气钢瓶,施放氯气。毒雾很快吞没了伊普尔这座历史名城。
虽然协约国士兵吸取了一个月来的教训,使用上了防毒面具,但由于这次氯气浓度太高,很多士兵还是中毒晕倒。长达4小时之久的毒气袭击,让3500名协约国士兵中毒,丧失战斗力,德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伊普尔。
这场化学战引发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作为主要进攻和报复手段,并且导致化学战的规模越来越大。
1915年12月19日,德军首次向英军使用英国人于1812年制得的窒息性毒气——光气光气(碳酰氯、氯气升级版)。
1917年,德国开始装填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这种毒剂可引起呕吐。
1917年9月,比利时弗兰德前线佩戴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正穿越毒气弥漫的战场发起冲锋。
氯化苦在常温常压下是不溶于水的无色液体,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氯化苦能以吸入、进食及经皮肤进入人体。它对眼睛、皮肤和肺部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实验证明其刺激性会使人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溅入眼睛之后则会使角膜水肿甚至液化。
1918年,被化学武器伤害的英军士兵。英国士兵在法国利斯河进攻中遭德国化学武器的袭击致盲,他们正步履蹒跚地相互搀扶。
氯化苦通常在施放其他窒息性和全身中毒性毒气前施放,氯化苦中毒后因剧烈呕吐迫使中毒者取下防毒面具,从而吸入光气导致窒息。
随着化学战的升级,德军在比利时战场对英法联军首次使用了芥子气,这种毒气是由德国人在1886年制得的。希特勒作为参战士兵曾在一战中遭到英国军队的芥子气炮弹袭击而眼睛暂时失明。
芥子气可引起人的机体多方面损伤。战时无防护情况下,常同时出现眼、呼吸道及皮肤损伤,并且通过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芥子气被消耗于战争用途。
戴着防毒面具的德国士兵
一名德国士兵回忆说:
“我们在毒气弹发出后,再也没有听到任何声响。我们悄悄穿过法军的战线,在经过的一英里内,到处是敌军的尸体,空气中还能闻到刺鼻的味道,还有动物的尸体。死马、死兔子、死老鼠到处都是。有的士兵双手紧扣着喉咙、表情痛苦地死去;还有的士兵忍受不了毒气在身体内灼烧的痛苦,开枪自尽。”
一个当地的小女孩后来在日记中描述,她看见所有人都朝着她的方向跑,惊恐万分,她也调转方向,跟着大家一起逃,人们告诉她,一股黄色气体从天而降,“碰到就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国共生产了约18万吨毒剂,其中11.3万吨被用于战场,因化学武器战恐惧症而失去作战能力的人员近260万。因化学武器战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万6500人,至少造成了85000人死亡。因毒气伤亡的人数达到130万人,其中88.9%是因芥子气中毒。而这些主要的化学武器的成分都是氯。
“氯化法”产生致癌物
三氯甲烷
因为采用“氯化法”对水进行灭菌处理,当氯气溶于水中就会变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即俗称“余氯”。自来水里都含有余氯。余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在70年代由日本专家首先发现,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
1974年,荷兰Rook和美国Belier首次发现预氯化和氯消毒过的水中存在三卤甲烷(THMS)、氯仿等消毒副产物(DBPS),而且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氯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后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号致癌物。三卤甲烷一般很少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是在水中加氯后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的,其主要的生成物包括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等。此四者合称三卤甲烷。
其中以氯仿的出现频率及浓度较高。氯仿受热(加热煮沸)或日光照射时,都会逐渐分解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前面提到的化学武器)和氯化氢。
氯仿可使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并且还会影响肝、肾的功能。氯仿的立即毒性往往是失去知觉,然后可能会随着昏迷而造成死亡。暴露在氯仿24~48小时后,肾即受伤害;经过2~5天后可发现肝受损;而因氯仿所造成的昏迷症状则须经好几天才会复原。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用氯仿掺入食物中喂食Osborne-Mendel大白鼠与B6C3-F1小白鼠,剂量为90或180mg/kg。结果在111星期后,发现雄大白鼠因明显肝恶性肿瘤而大部分死去,雌大白鼠虽不曾死亡,但发现有甲状腺肿瘤。
三卤甲烷中的氯仿、一溴二氯甲烷在1993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定为Group 2B致癌物;在1997年,美国环保署认定三卤甲烷会提高膀胱、肝、肾、中枢神经的罹患癌症机率;毒物学研究证实,三卤甲烷属于“直接作用在基因上的毒物”,意思是致癌作用极强;美国癌症协会发现,饮用氯化水的人患膀胱癌的几率是其他人的2倍以上。
一般人都认为把水烧开就安全可靠了,并且误以为通过煮沸的过程,可以将水中的氯除掉。但不幸的是,“氯化法”处理过的水经过高温烧煮之后,其三卤甲烷反而会急剧加速形成!美国环保局(E.P.A)工程师 Frank Bell已实验证明,在煮沸自来水的过程中,三卤甲烷的浓度将达到最高点!(下图)
英美共济会从清朝末期就把“毒”化水的方法带来给中国人,而我们每天喝的都是经过高温煮沸的氯化自来水,也就是含有致癌物“三卤甲烷”的毒水!我们喝了100多年,直到现在!
氯化水的危害
2011年,152位工人因暴露在氯气中而被送医救治,而这只是因为有人将氯性漂白剂倒入一个装过其他清洁品的容器,那么,自来水中的余氯对于人体的危害又是什么呢?
医学博士 Joseph Price在20世纪60年代末写了一本吸引人但也被刻意忽视掉的书,名为《冠状动脉血栓症、胆固醇、氯》(Coronaries,Cholesterol,Chlorine)。
Price博士认为,引起动脉硬化的根本原因是氯:
“没有什么能否定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氯是造成动脉硬化及与之相关的诸如心力衰竭和大部分常见猝死的基本原因。氯一般存在于被处理过后饮用水中。”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用含氯饮用水喂鸡的试验上。研究结果表明,给鸡喝加了氯的蒸馏水,在几个月内就有95%的鸡出现了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心力衰竭与牙菌斑形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确实是一系列生化障碍的最后一步的反映。Price博士指出要经过10~20年的时间,人体才会出现明显症状。从许多方面看,饮用氯处理过的自来水产生的癌症要在20~30年后才显现,这就像转基因危害一样具有隐蔽性。
氯进入人体的方式
自来水里的余氯,不仅污染了我们的饮水,而且还污染了我们的用水。因为,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这点可能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1〕把自来水分别盛入两个杯中,都滴入氯的测试液。
〔2〕两杯原本清沏的水转变成了黄色,这证明水中含有氯的成份。
〔3〕然后,将手放入其中一杯水中数分钟,黄色的水变得清沏,这证明水中的氯被皮肤吸收了。
我们通常都习惯直接用自来水清洗水果,但你可知道水中有害的余氯会被水果吸收,更可怕的是,我们都把它吃进了肚子里。
下一项实验:
〔1〕盛两杯水分别滴入氯测试液,水呈黄色,表示水中有氯。把苹果放入,黄色的水很快变得清沏。这证明水中的氯被苹果吸收了。
〔2〕盛两杯水分别滴入氯测试液,水呈黄色,表示水中有氯。把米放入水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黄色的水很快变得清沏。这证明水中的氯被米吸收了。
〔3〕同样地放入蔬菜,很快地蔬菜把水中的氯也吸收得一干二净。
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吃着这些吸收了氯的食物,怎能不危害我们的健康呢?
在漱口及刷牙时,水中的氯也会被我们的口腔吸收。进入下一个实验:
〔1〕首先盛两杯自来水,其中一杯拿来漱口,并将漱口水吐回杯中。
〔2〕然后分别往两个杯子里滴入氯测试液,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杯中的自来水变成黄色,证明水中有氯。然而漱过口的那杯水却是清沏的,证明没有氯。
那么漱口水中的氯去了哪里呢?水中的氯全被口腔粘膜吸收了!
科学研究证明:氯不仅可以通过食物摄取进入人体,也可以经过皮肤吸收或呼吸系统对人体产生影响。因为人体皮肤表层遍布毛孔和汗腺,在与自来水接触的瞬间,余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这些细微的毛孔进入而被人体吸收,这同样适用于水果蔬菜。而且,用含有余氯的自来水洗澡,浴室内氯气的总量中有四成经由呼吸道吸入,三成是由皮肤吸收。
如何减低氯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化学专家认为:将氯加入自来水中就像启动了一个定时炸弹。癌症、心脏病、早衰等大都是因为使用氯来处理水造成的。
美国健康学、营养学专家马丁博士也说过:人类如果能够避免受到含氯水的侵害,其寿命可以延长20-30年。
要从根本上杜绝氯的危害,就是停止在自来水中加氯。然而现实是,因为氯的价格低廉、效果好、操作方便,全世界主要国家的自来水消毒杀菌都是用氯。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除了呼吁政府认识到自来水加氯的危害之外,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低“氯化法”自来水的不良影响:
1、市售的净水器都有去余氯的功能,建议以健康为重,并且及时更换滤芯。
2、三卤甲烷的沸点在60度,洗澡水(烫脚水)的温度达到60度时,三卤甲烷会开始气化而直接被皮肤吸收,所以洗澡水不宜超过60度。(这里指的避免直接吸收致癌物三卤甲烷,而只要接触到任何温度的自来水就开始吸收余氯,所以回到1)
3、洗澡水有条件的也用过滤水吧。
方法的确少,小编也实在想不出使用自来水公司的水而不用净水器就能避免受到氯危害的方法,原因就在于氯进入人体的渠道可以通过皮肤与食材的表皮。
这样说明,有些事情只改变自己是没用的,只有帮助整个社会和世界一起改变,才会让自己和每一个人都获益。
【用微信分享正能量,爱与感恩!更多的与您一起分享生活、工作中的开心与心得!】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快乐生活”进行关注。或搜索微信189051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