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至暗时刻:所谓领袖-微帆帆的自留地

孔垂燊至暗时刻:所谓领袖-微帆帆的自留地

孔垂燊
所谓领袖,超越优秀,抵至伟大
?奥斯卡获奖传记影片《至暗时刻》,就从二战时1940年5月,张伯伦对德政策的战略失误而被迫辞去英国首相一职而开始。年过66岁的丘吉尔,临危受命,接过了张伯伦留下的英国烂摊子。在危急决策的十字路口,在前途莫辨的历史洪流前,丘吉尔用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历史下滑的轨迹。丘吉尔内心心路历程的突破口,就是至暗时刻局势扭转的突破口。影片《至暗时刻》,很好的刻画出二战时,丘吉尔扭转乾坤的领导事迹与心路历程。
领袖洞察,目光灼灼,坚持判断
?事物的发展必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富有洞察力的人,可在微小的变化中,看到常人未发现的趋势,提前判断与行动。20世纪30年代,当1935年在希特勒悍然不顾凡尔赛条约宣布实行征兵制的时候,当希特勒逐步变本加厉要求捷克割让苏台德的时候,而英法两国当政者却没有太激烈的反对表示,丘吉尔在回忆录写道:“这场战争实际上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输掉了。”领袖洞察,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丘吉尔之所以是坚定无比的主战派,来自于他对希特勒本质的深刻洞见《至暗时刻》影片中张伯伦说:“丘吉尔看穿了希特勒的本质”。
当时下野赋闲在家的丘吉尔,屡次警告,德国正在酝酿新的世界大战。但一战的经历太过惨痛,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一直是英国政坛的主流思想,英法两国都希望以和谈和签订条约的方式换取纳粹德国的停战,哪怕是在荷兰、比利时相继投降之后,英国政坛中仍有不少人幻想可以与希特勒和谈。谁又能听得进丘吉尔的盛世危言?谁又能洞若观火的发现,战争的不可避免的?“绥靖政策”幻想着静坐不动就可能把那笔债躲过去似的,战争却依旧不被人主观意志改变的到来!
领袖责任,面对烂摊,一往无前
直到1940年5月,情势再也无法扭转,西欧各国在希特勒的闪电战打击下,好似多米诺骨牌倒塌一般迅速沦陷;德军横扫了波兰、丹麦、挪威,攻陷了荷兰、比利时,连英国的盟友军,号称拥有“欧陆最强陆军”法国,精心修筑的马其诺防线早已被德军突破。
此刻,张伯伦被迫辞去英国首相。议会内部曾寄希望于外务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来担任首相组建战时内阁。然而,这位丘吉尔的竞争对手却拒当背锅侠,自动退出拒绝了担任首相的邀约。于是,丘吉尔接过了英国这个内外交困烂摊子。
外部,英法联军已经全面溃败,40万联军士兵被德军逼困于敦刻尔克,40万联军的生死性命,取决于英国政府的决策,到底是战还是降。
内部,虽然张伯伦退位,但所秉持的“主和”立场丝毫未变,甚至联合党内大佬力图将英国政策走向推回到“求和”的轨道上来,不断在战时内阁会议上给丘吉尔制造和谈的压力。在这个情况下就任的丘吉尔,犹如每天置身烤架。
在首次就职演讲中,丘吉尔说:“我没什么可奉献的,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
丘吉尔一片热血肺腑的就职演讲完毕,却换来议员们的冷眼旁观无人支持。大家在偌大的议会大厅,彼此交换着复杂的眼色,甚至看着前任首相张伯伦的暗示,按兵不动。内外交困,人心惶惶的情势,丘吉尔“主战”的政策思路就显得异常孤独。
?领袖手腕,拉拢人心,容人之量
但丘吉尔这个政坛老手,拉拢人心方面,也是说技术有技术。影片一方面也展现了丘吉尔老练的政治手腕。他对于主战与胜利的目标信念异常坚定,堪称照进“最黑暗时刻”的一缕阳光。而另一方面, 丘吉尔深知党内“主和派”势力强大,自己无法抛弃他们,非常之时,联合一切有生力量。只能带着他们进入战时内阁一起玩,对于他们提出的“主和”提议也并不完全拒绝,而是采取能拖就拖、虚与委蛇的糊弄态度,以维持战时内阁的稳定,集中精力挽救被德军包围的英法联军。
?领袖力量之源:群众洪流 民意为大
但是,当他这种政治手腕被“主和派”逼入绝境之时,丘吉尔经过反复的挣扎和内阁主和派的各种斗争撕逼后,主战VS求和的两派力量依旧未明。选择跟希特勒听话和谈,似乎还有一线希望,而反抗就意味着把全国人民的性命放在了赌桌之上,手上的三十万军队面对的是数不尽的敌人,胜利的希望渺茫。到底是战斗,还是求和?丘吉尔也曾对自己的决策失去了坚持的力量。
在决策犹豫的十字路口前,内心至暗时刻,如何穿越?依赖人民的力量,链接力量的源头,力量源源不绝!
影片着重强调了,真正在“主和”与“主战”这两种观点中投下关键一票的,则是“民意”和“人民”。当丘吉尔,在被“主和派”逼入绝境心念一动即将放弃之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到群众中去。丘吉尔从去会议的路上直接偷溜翘班,下专车直奔地铁,跟地铁上的贫民百姓谈笑风生,了解他们对于英国未来走向的看法,每个乘客甚至小孩都表现出跟纳粹德国战斗到底、誓不退让的决心,这就成了丘吉尔面对政治危局时依然坚守主战立场不动摇的信念来源。

随后,丘吉尔不顾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威胁反对,发言稿都没法提前准备,在去下议院的路途中,在汽车里敲打着文稿,发表了这段著名的青史留名的演讲: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主和派在这种民意洪流面前,不得不臣服历史大潮。
随后,1940年5月24日到28日这5天里,经过9次会议决定做出了决定:英国人永不妥协,战斗到底!敦刻尔克的英国士兵要撤回英伦三岛保卫本土!
德军从海陆空三面夹击被困在敦刻尔克海滩的英法联军,丘吉尔政府最初的估计是能撤出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很不错了。但上帝再次庇佑了英国人。

在无数的民众用自家的渔船贡献国家征用,配合和英国空军的火力艰苦掩护下,33万英法联军得以从敦刻尔克海滩撤出。同时联系诺兰的《敦刻尔克》一起观看,简直复习高中二战史啊有木有~随着敦刻尔克大撤退大获成功,丘吉尔得以带领英国乃至世界走过了这一段“最黑暗的时刻”。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结尾,伴随着议会全员通过奋战到底的决议和欢呼声,丘吉尔拖着老迈又胖胖的身躯,独自在欢呼中独自走出议会大厅,将求议和的文件抛洒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伟大的人物不会孤单,伟大的人物必将胜利。

这正是:
力排众议迎战来
至暗时刻一肩挑
顺应天道从民意
一颗丹心照大英
好了,电影到此结束,然后生活继续。看电影鸡血满满,回到生活然并卵?
丘吉尔是伟大领袖,我们只是凡人。
面对局势变化,我们目光短浅,瞻前顾后。
面对一团烂摊,我们会撂担子逃避责任。
面对混乱压力,我们会忘记目标,陷入到个人的的情绪中,被情绪牵着走而不是由目标牵着走。
我们怀疑犹豫,悲观绝望,还经常抱怨环境,相互指责同伴,以显示自己的高明。
面对至暗时刻,我们蝇营狗苟、挣扎求生,只求有房有车,耻于谈论理想,学不来伟人的一往无前,暗暗羡慕却也做不到伟人毫无理由的精神胜利法和死硬乐观主义。
但,我们至少可以学着做一个信仰正义的好人。
偷偷地把善念埋在心底,
像一颗珍贵的种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心呵护地浇水施肥,
等待,等待合适的时机
等它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你知道光和光之间,是怎么打招呼呢?
让光在最黑暗的时刻相遇吧,
——《至暗时刻》,也可以是至亮之时!
PS:本文参考了网络诸多资料,拼拼改改而来,如有雷同,不是巧合。所以本文也不打原创标签了~涉及版权就留言后台跟我联系啊~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