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自信源于黑土地上镌刻的辉煌-黑龙江党史

孔垂燊自信源于黑土地上镌刻的辉煌-黑龙江党史

孔垂燊坚定文化自信,黑龙江的文化自信源自什么?这是十九大过后,留给我们深思的课题。19日,《黑龙江日报》召开了“挖掘黑龙江文化内涵”座谈会,来自文史界的8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透过专家的讲述又一次感受到了黑龙江在历史长河中那一个又一个闪耀而生动的过往:这里早在17.5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这里发现了目前中国测年最早的玉器,这里的5个少数民族曾在中国建立政权;抵御外侮、抗击日寇,黑龙江冲在最前面,红色旗帜一直在这里高高飘扬;这里是祖国的粮仓,也是中国工业建设的基地,在史册上书写着无数个辉煌的第一……思想有多远,目光就有多远,脚步就能延伸多远。站在历史机遇期,擦亮文化品牌、提升民族自豪感,将为我们继续远行提供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编者
郭崇林在“历史的重述”中激发自信
□本报记者毕诗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弘扬文化自信首先应切实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就黑龙江而言,我们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个民族以及渔猎、畜牧、农耕等文化的积淀,为黑龙江人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庆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郭崇林说,《黑龙江日报》立足于黑龙江“树立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内涵”召开座谈会,正体现出黑龙江人在文化层面有着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对黑龙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应立足于对黑龙江重大历史节点的深度关照,立足于多个世居民族文明创造的深度阐析,同时也应该放眼于东北亚等区域文明与文化的国际视野,更应该以现代传媒的载体形式立体、深度地传播、弘扬。郭崇林认为,回顾黑龙江的历史文明,首先应从远古到现当代的地域文明发展史开始。郭崇林曾写过一篇“为北大荒不荒作证”的文章,从万千年前新旧石器“新开流”、“昂昂溪”、“莺歌岭”三大文化遗址到肃慎、秽貊、东胡三大族系及其文明时代的形成,写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性贡献……所有这些,都会在“历史的重述”中激发起对东北、对黑龙江满满的文化自信!
“其次,讲好龙江故事应从黑龙江世居民族的文明创造中寻找文化自信的基因。”郭崇林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远古的肃慎、秽貊、东胡三大族系的形成与发展,直到近现代汉、满、蒙、回、朝、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等世居民族,黑龙江的世居民族覆盖了人类历史上由生产形式到生活方式直到文化模式的主要传统文明形态,这在东北四省区是绝无仅有的。正是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础、如此丰厚的文明创造,成就了黑龙江独具特色的辉煌文化。
所有这些都传续着黑龙江地域、民族基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基于此,我们更应该从地区乃至国际的视野,重新审视和关注黑龙江文化的独特内涵,更应该从现代传媒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给予黑龙江文化以更新、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谭博黑龙江文化丰富多元
□本报记者董云平
“我们黑龙江早在17.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黑龙江的先民们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创造了包括游牧文化、狩猎文化、城邦文化、玉器文化、渔猎文化等在内的光辉灿烂的北方文明”,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博表示。
谭博说,四千多年前,黑龙江地区就已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黑龙江世居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黑龙江历史是祖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古代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室韦诸部奠定了祖国边疆。公元386年到公元1911年,东胡后裔鲜卑、契丹、蒙古,肃慎后裔女真、满族跃马挥戈,入主中原,曾先后建立了北魏、辽、金、元、清5个封建王朝,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融合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清朝中期以后,抵御沙俄,抗击日寇,黑龙江首当其冲,高举义旗;百年的黑暗历史随着“二战”的胜利迎来曙光,哈尔滨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解放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黑龙江贡献卓著。这些都为黑龙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活力。
谭博说,黑龙江文化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元、包容开放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黑龙江的全面建设与开发,使黑龙江文化有了质的飞跃。黑龙江文化具有独特的自然地域属性和历史积淀性,富于革新和创造。以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四大精神”,构成了当代黑龙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深入挖掘、梳理黑龙江文化的内涵,反映和表现以金源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抗联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大庆石油开发为代表的大庆文化、铁人文化,以北大荒人为代表的拓荒文化,以四小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文化,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以镜泊湖、五大连池等为亮点的旅游山水文化等等,弘扬黑龙江文化,彰显黑龙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王乐文在历史中找寻自信的根源
□本报记者董盈
“我的专业是做考古的,今天座谈会的主题中‘挖掘’一词对我来讲特别的亲切。”在日前举行的“挖掘黑龙江文化内涵座谈会”上,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王乐文感慨地说。
王乐文认为,挖掘黑龙江的文化内涵,首先要梳理清楚黑龙江源远流长的历史。要重视考古发现对黑龙江文化的新认识:黑龙江自古不是文化的荒原。黑龙江历史同样悠久,也很发达,并具有特色。最近两个最新发现,一个是饶河小南山遗址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玉器,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测年最早的。这些玉器出土于积石冢,与红山文化联系密切;另一个是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洪河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环壕聚落和带有明显功能分区的大型房屋,这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传统认识。
此外,在王乐文看来,黑龙江的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在挖掘文化内涵方面值得关注。王乐文说,黑龙江特别是哈尔滨曾经在技术创新上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发生了无数个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是彰显“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要重视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利用。
王乐文表示,挖掘黑龙江的文化内涵,首先要做好黑龙江历史的展示,黑龙江有诸多好的历史故事,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去讲好这些故事,让大众真正地了解黑龙江悠久的历史文化。
范震威中原文化与黑土文化神脉相通
□本报记者毕诗春
何谓黑土文化?著名作家范震威给出的答案是:黑土文化就是指黑土地上的文化,也就是黑龙江文化。因为,黑龙江46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恰在北纬44度至北纬50度的黑土带上。
“如果我们查阅一下世界地图,这个黑土带除了欧洲、北美洲存有外,在此以西自蒙古高原到伏尔加河的广阔地带上,却不见黑土存在,原因是黑龙江省的黑土带,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及其相应的直流冲击而成的,东部是三江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换言之,所谓黑土文化,也就是上述四条大江流域内的文化,以及四条江河所承载的人与事。”范震威说,如果要研究黑土文化,就可理解为,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与乌苏里江四大江流域上的人类活动,及其他们所创建的文化。
“自2001年开始即投入黑土文化的研究工作中,近18年撰写了有关黑土文化研究的专著9部:《松花江传》、《辽河传》、《黑龙江传》、《乌苏里江绥芬河传》、《一个城市的记忆与梦想——哈尔滨百年过影》、《长城传》、《黑龙江文脉》、《燕辽松黑风云演义》、《抚远·黑瞎子岛传——在祖国的最东方》等。这9部书主要是对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以及华北和西北等地域文化考察后撰写的。通过这9部书,我认为,黑土文化自古以来和中原文化是息息相通的。”范震威说,黑龙江几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我们从保存下来的旧石器与中原出土的同期旧石器对比,发现极其相似和相近。于是我们判断出中原文化对北方文化的辐射与传递。而且,在玉器制式上、青铜器的传播上、细石器的分布上以及农耕器具——石磨盘、石磨棒的相近制式的出现等等,都使我们感受到,中原文化与黑土文化神脉相通。另外,《魏书·序记》、《竹书纪年·五帝纪》和《史记·五帝本纪》中均有关于北方民族文明的记载。
范震威认为,黑土地上生活的多民族造就了黑土文化的多样性,汉族、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同呼吸共命运,让黑土文化更灿烂更辉煌。
李兴盛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本报记者杨铭
“我想结合自己40年的专业研究,对清及清代之前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内涵,做一个探讨。”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李兴盛说。
李兴盛说,文化类型有三大类: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社会群体文化。
关于黑龙江历史文化内涵的梳理与挖掘,李兴盛在2008年编纂《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黑龙江卷》时就考虑过,黑龙江的地域文化有什么特点、亮点、重点。“从民族文化来讲,清代之前,我们应重点宣传两种文化,一种是渤海国文化,一种是金源文化。从清代到现在我们有11个世居民族,10个少数民族还有汉族。这其中我们应该重点挖掘宣传5个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新疆的锡伯族是从我们这儿分出去的。另外我们还应该重点宣传满族文化,满族是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还建立了清王朝。从民族文化这个角度来说,汉族文化也应该做重点研究。”
“从社会群体文化来讲”,李兴盛说,“应该突出的是流民文化和流人文化。闯关东的流民大潮,改变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占主体的格局,到清末汉族人变成黑龙江人口的主体了。流民对黑龙江的开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流人文化我研究了四十多年,写了中国第一部区域性流人通史《东北流人史》、第一部全国流人通史《中国流人史》、第一部流人理论探讨之作《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概论》,流人文化能填补边疆文化研究的空白。流人给黑龙江留下了很多著述,如黑龙江的第一部学术著作、第一部诗集、第一部散文集、第一部戏剧集,东北的第一部山水志……这些都填补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空白。”
李兴盛说,从地域文化来讲,冰雪文化是很重要的,他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黑龙江卷》,冰雪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章。李兴盛说:“我们宣传黑龙江的山水文化,应与相关的名人的诗文与轶事结合起来,这样就增加了文化底蕴。还应建有地方特色的名人雕塑园及碑林,把流人反映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诗词刻在上面。很多名人在黑龙江流放或寓居过,比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胡适的父亲胡传,著名学者吴大澂,如能为他们建碑纪念,其意义远不止是旅游上的。”
王道提炼黑龙江红色文化标识
□本报记者董云平
“黑龙江这方沃土,孕育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王道认为,研究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应当以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的活动为主线,总结提炼出黑龙江特色红色历史文化标识。
王道说,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应该把握六方面特色。
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前沿阵地。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黑龙江工人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思想较早的一支队伍,黑龙江工人运动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党组织建立早、活动活跃的地区。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建立在黑龙江,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也是在黑龙江召开的。同时,黑龙江早期党组织活动在党的历史上也具有较大影响。
3.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地和主战场。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支人民军队,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铸造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
4.解放战争时期巩固的后方根据地。作为解放较早的地区,黑龙江建立武装、清剿土匪、土地改革、建党建政、生产运动、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各项工作,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成为解放战争可靠的大后方,也是新中国建设的试验区。
5.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黑龙江有22个,成为国家重要的机械制造、动力设备、煤炭生产工业基地,为新中国重工业的发展挺起了脊梁。
6.“三大开发”铸就历史辉煌。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北大荒和大兴安岭林区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三大开发”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巨大物质财富,而且创造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王道说,党在黑龙江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优秀精神,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黑龙江人。当前,我们更要弘扬传承黑龙江红色文化,为现代化新龙江建设凝聚力量。
王秋将黑龙江文化内涵凝练成品牌
□本报记者董盈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青年专家王秋说,他们把黑龙江文化资源按照“颜色谱系”进行了分类。
王秋说,他们将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分类为以共产国际和抗联精神为标识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为标识的黑龙江本色文化资源、以“闯关东精神”和“知青精神”为标识的特色区域文化资源、以冰雪和秀美山川为标识的绿色生态文化资源、以中俄和中犹文化交融为标识的黑龙江国际特色文化资源,以及以金源文化和渤海文化为标识的历史民族特色文化资源。
王秋说,黑龙江省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传播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相连接的重要通道,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从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角度来说,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并且对于教育全党同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此外,哈尔滨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例如,1908年中俄工人联合在哈尔滨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1918年成立全国最早的工会组织等。
王秋认为,我省应该挖掘整合这些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王秋表示,近年来,《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闯关东》等影视剧取得成功,应该把握住这些影视剧形成的有力影响和大好时机,宣传黑龙江的冰雪自然风光和东北抗联精神,让红色文化与冰雪文化相映成辉。
刘冬冰璀璨文化源自历史的记忆
□本报记者董云平
“黑龙江地域辽阔、江河纵横、山地绵亘、森林茂盛,是古代东北亚各族繁衍生息、壮大发展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从远古走来,生活在黑龙江的人们创建了令世人赞叹的璀璨文化”,省博物馆业务综合办主任、文物博物馆学教授刘冬冰谈起黑龙江文化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刘冬冰将黑龙江文化梳理为六个方面。
一、远古先民文明。黑龙江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的存在,在黑龙江的土地上,发现了距今一至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迹,距今3000年到6000年的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新开流遗址、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饶河小南山遗址等。
二、古代民族文明。黑龙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原始的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渔猎文化共同形成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自然生态文化。
三、近代的流民文化。黑龙江历史上的流民文化俗称为“闯关东”,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的移民潮之一(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闯关东的人群主要来自于中原地区与齐鲁大地,他们崇尚“孝道和义气”,以一个大写的“闯”字作为流民文化的精髓。
四、近代的异域文化。20世纪初,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黑龙江流域文明也受到了来自俄罗斯、日本、蒙古、朝鲜等邻国的影响,使得黑龙江流域的文明加入了外域文化的特征与表象。
五、近现代的红色文化。黑龙江流域的红色文化包括近代的东北抗联精神,现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都是一种顽强不屈、忘我拼搏、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六、当代的冰雪文化。冰雪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再生文化、旅游文化。一年一度的哈尔滨雪博会与冰灯游园会、冰雕比赛等形式,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文化盛宴,更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受众互动文化。
刘冬冰说,省博物馆秉承着“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的办展宗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深入反映黑龙江璀璨文化的陈列展览,并将继续运用展览向观众展现黑龙江历史的发展脉络与黑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深入挖掘、广泛弘扬黑龙江文化做出贡献。
(来源于黑龙江日报)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