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致敬霍金,说说那些仰望星空的古人们-古人很潮
孔垂燊
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向人类挥手作别,他被囚禁于萎缩肉体几十年的灵魂终于飞向了星辰大海。
在伽利略的忌日出生,如今又在爱因斯坦的生辰日去世,或许他是个注定要成伟大物理学家的男人。
霍金即使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失去了语言和运动的能力,他的思想却和吃了“恶魔果实”的路飞一样自由延伸,直达宇宙深处。
在这个属于字母π的日子,我们在目送霍金“星辰海之旅”的同时,也向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抬头仰望的古人们致意。
张衡01
出生于公元78年的张衡是我们最熟悉的“抬头族”。
从小学起他就在课本里陪着我们“数星星”,中学时代他几乎成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最佳代言人,忙碌地穿梭在大家的作文中充当论据。
其实,张衡不仅是顶级的天文发烧友,而且还是一位标准的官二代。
有这么一句话:比你有天赋的人还比你努力,说的就是张衡本尊了。
他刻苦学习,文理兼修,写出了《两京赋》这种煌煌巨著,晋升顶级文豪的行列。同时他还是一众文科生里理科最拔尖的。
张衡22岁开始主持天文的观察和研究,一年后写出了《地形图》,两年后又发明了浑天仪。
这样的履历简直就是一位全能型学神。大家考试前拜一拜张衡,可比挂柯南海报科学多了。
张衡的浑天仪并不全是他的自主知识产权,张版浑天仪是在西汉耿寿昌版的基础上改进的。
张版浑天仪全称“漏水转浑天仪”,由直径四尺并且且可转动空心铜球为主体,外面有黄道圈和赤道圈配合观察,铜球之上刻有二十八星宿、南北极、二十四节气等。
改动后的浑天仪以水为动力自行转动,精妙又精准。
足不出户带你看星星,这实在是理工科学神才有的浪漫。
祖冲之02
如果说张衡是广大学子搜索论据时的万金油,那祖冲之就是学生的噩梦。
圆柱、圆锥、扇形、半圆等等一系列的数学题都是在圆周率的基础上诞生的,恰恰是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
顺便一提,唐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所用的数学课本也收录了祖冲之的《缀术》。
而且祖老师的这篇《缀术》难度指数五颗星,连《隋书》都说“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
也就是说,连老师都搞不懂其中的题目,所以后来索性作废不讲了!
文言文版的数学课本,让老师都讲不下去的难度,想想还真是让人头皮发麻。让我们为广大国子监学生沉痛默哀一分钟。
作为张衡之后首屈一指的学神级人物,祖冲之对于前人的成绩了如指掌,于是便做了一点微小工作,提出了《大明历》。
《大明历》对已经不适用的旧历进行了修改,同时他验证了“岁差”的存在,进一步修正了冬至日的时间,从而重新厘定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百姓的耕种。
而且他还第一次提出了“交点月”的概念,根据祖冲之的算法,日食月食的测算精度大大提高。
沈括、苏颂03
与唐相比,宋代好像永远是个受气包,但在人文科学方面,宋朝却有很多杰出成就。
因为怕老婆以及对苏轼落井下石的行为,沈括不幸失去同僚的尊敬和朝廷的赏识,但沈括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值得后人尊敬的。
沈括在天文、地理、经济、艺术、军事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但因为人品太差,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作为一个闲不住的全才,沈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
主持司天监工作期间,他改进了张衡的浑天仪,并且得到了一个重大发现:浑天仪并不能正确显示月球的公转轨迹。
于是沈括大手一挥,决定把浑天仪上的月道环拆了!
拆除以后,沈大人觉得自己的工作还不到位,因为他只是指出了浑天仪的错误,并没有提出预测月球轨道的新方法。
作为中国的“达·芬奇”,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沈括觉得比老婆拧他的耳朵还难受。
于是沈大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找到了真相:他认为月亮是一个球体,受太阳照射发光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请注意,沈括要是再进一步,他就能发现遍布宇宙的星辰大海了。
与沈括相比,同为科学巨匠的苏颂仕途明显要更加畅通。
苏颂庆历二年中了进士,此后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宰相,功绩卓然。
更加难得的是,苏颂不但在政坛上取得了如此成就,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还要更高。
苏颂在检查太史局的时候灵光一闪,“水运仪象台”应运而生。这台仪器高达三层楼,同样以水作为动力,但其中的机械装置要更多。
“水运仪象台”总共分为三层,上层可以观测天象,中层演示天象,下层是随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的三种功用。
可以说,这台仪器就是时钟的祖先。
当仰望星空的巨人们纷纷离开了地球这个小果壳的时候,遨游星辰大海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紧随他们的步伐,将目光投向宇宙。
古人很潮
ID:gurenhenchao
带你看有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