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至诚则至公 慎独者至诚-皮哥说天下

孔垂燊至诚则至公 慎独者至诚-皮哥说天下

孔垂燊我国儒家经典——“四书”之《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大,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德”和“善”是儒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价值追求。作为一部入世的经典之作,《大学》希望达到一种德政和善治的政治理想。在宏观架构上,《大学》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
在今天,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对《大学》中关于“德”、“善”和“诚意”的思想进行解读,抛开其作为封建时代治世理论的方面,我们可以从其思想体系中挖掘出“怀德者善,慎独者至诚”这么一种价值判断。
怀德者和慎独者都是品行高尚的人,但慎独者更体现了一个“诚”字,而非简单的善。因此,慎独者怀德而高于德,至诚者善而非仅限于善。那么,当今中国,在建设精神文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倡慎独具有一种超前的控制作用;而在反腐倡廉的战场上,提倡慎独更是具有治本的功效。之所以如此推崇“慎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慎独者也必然是怀德的人,因此,也具有善的品质。而善有真善,有伪善,慎独”者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仍然能够自律,是真善。这个从陶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来。一个连自己都不会欺骗的人,可想而知,其是真善还是伪善。在我们的社会中,怀德者不少,但被指伪善的也不少,不少慈善家便是如此。
其次,慎独者至诚,至诚则至公。这一点是提倡慎独的最重要的一点。
先说慎独者至诚。有句歇后语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自欺欺人”。“慎独”简单地概括就是“不自欺”。历史上有许多“慎独”的典型,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成语,如拾金不昧、坐怀不乱、抱柱之信等等。“诚”可以说是诚信、诚心、诚实,一般来讲是对他人的。能做到对自己诚的那就是至诚了。至诚者有一颗赤子之心,也许会显得遗世独立,但其至诚则像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慎独者便是这样的美玉,他们的道德情操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都会自发地显现出来,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会因为有人看着就做好事,也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做坏事,在他们这里,不用法律约束,也不用道德约束,约束他们行为的只有心中那份至善至诚。
再谈至诚则至公。儒家的治世理论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诚其意”放在第一位还是有道理的。俗话说心诚则灵,心诚了,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作认真的思考,作百分的努力。至诚者,他的思考是不偏不倚的,他们思考家事、国事、天下事往往都是站在公义的角度,用林则徐的话说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多么赤诚的话语啊,而林则徐的实际行动也证明了他是个至诚的人。至诚者,心无杂念,也不会受到他人利益要挟,他们只尊重自己的良知,即致良知。他们对芸芸众生一视同仁,不受任何干扰。可以说,至诚者是可怕的人,至诚者为了公众的利益,敢于同任何邪恶势力作斗争。这一点在明代的著名清官海瑞身上得到了诠释。他出身贫寒,以举人身份入仕,一身正气,斗严嵩、骂嘉靖、劾徐阶,无一不是惊天动地。他一生没有害怕过任何人,唯一害怕的是百姓遭殃。他是赤诚的,正如他走的时候一样,他是大公无私的,正如他一生所作所为。没有豪华葬礼的他却有万人空巷为之送葬,可见,至诚者也是无敌的。
以上两点足以值得我们去推崇“慎独”这一价值追求了,也应成为每一位有志之士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危险加剧,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提倡慎独,有利于提高全民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性,有利于规范以公平竞争为准则的市场经济;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在党员干部中提倡慎独,有利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利于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有利于打击“四风”,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严实作风。总之,提倡”慎独“,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然,“慎独”这一道德境界也并非那么容易达到的。大多数人只能是向着这一境界努力。然而,古今那么多榜样告诉我们,“慎独”是可以实现的,要从“诚”做起,从“善”做起,不断地积累,积小德为大德。要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追求至善至诚。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慎独者其实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慎独者至诚,至诚则至公。所以慎独者,其实你不孤独,因为至公者,人皆敬之,至公者,百姓爱之。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