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舒山画作:万里雄风-舒山

孔垂燊舒山画作:万里雄风-舒山

孔垂燊
简介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代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 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 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 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 偏关以西,东行经 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 房山、 昌平诸县,直达 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 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 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 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 24道之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长城是中国坚不可摧的象征。
南长城
以楚、齐、魏、韩、中山国为代表的南长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
1.楚国长城
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当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2.齐国长城
齐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在齐国南部,西起今山东平阴县东北,至胶州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
3.中山国长城
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 赵成侯六年(前369 )。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4.魏国长城
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新密市。
5.韩国长城
长城先为郑国所筑,后韩灭郑,继续修筑使用。
舒山(1942.12.1),生于河南省宝丰县书香世家。姓叶名建民,字逢春,号中原农夫,笔名舒山。 前半生,游于艺,浪迹天涯,食大地冷暖,品人间酸甜,吸自然灵秀,化笔墨乐章,38岁成家; 后半生,研于艺,昼夜探索,懂前贤之道,通大师风范,扬民族文化,建书画奇勋,70岁移居北京。
舒山在国画方面提出这样的观点:“以诸子精华为基,拜自然万象为师。化前贤笔墨奥妙,于无为处而为之。”值得一提是:叶先生说的“无为”,既不是老子所说的的“无为而治”,也不是今人说的“无所而不为”,而是有所指的,“在无为处而为之”。既要在通晓中国绘画历史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前人的长处,总结前人的经验,把前人的精妙之处学到手,为己所用。同时,也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前人在画史中留下的空白。用叶先生自己的话说是:“拾遗补缺”。这个“缺”就是“空白”。先生要用毕生精力,加以补之。“补缺”就是建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舒山先生。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