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0gtx【铭记】一城大爱暖名州——绥德“7·26”特大洪灾一周年-绥德发布

【铭记】一城大爱暖名州——绥德“7·26”特大洪灾一周年-绥德发布

本报记者马蕊 通讯员王瑞平 张东红
2017年7月26日,一场特大洪灾给绥德造成重创,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年过去了,那些场景依旧历历在目,那些感动也一直未曾远去。当时间再次定格到“7·26”,本报记者走进绥德,感受普通人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绥德水文站:风雨里的守护者
“1小时降雨量32.6毫米,达到暴雨级别!”7月19日18时,绥德县城大雨瓢泼,绥德水文站工作人员立即加密雨量及水位观测测次,实时监测水雨情变化情况。当天,绥德水文站共向上级水情平台发送暴雨加报4份,雨水情信息37份,实测流量2次,含沙量9次。
在去年“7·26”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水文站的具体工作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绥德还有这样一个单位邓森悦,这个单位对整个县城、对整个流域到底意味着什么。
“3160!3160!”即便是洪灾已经过去一年,这个数字依旧让很多人记忆犹新。2017年7月26日,从零时的3.46立方米每秒忆恒创源,到5时05分的3160立方米每秒,5个多小时,绥德县境内大理河流量暴涨了近千倍,这个数字刷新了绥德水文站自1959年建站以来的纪录。26日凌晨,位于绥德县薛家畔的绥德水文站处于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成为一座孤岛。但是,从这里发出的防汛测报信息始终未曾间断。正是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夜晚,人们认识了水文站。
绥德水文站站长马锋介绍说陈荣竣,“7·26”之后,绥德水文站加入了两名新职工,明确了岗位职责。重新修订了报汛曲线,编制了2018年测洪方案、测洪应急预案,备齐了防汛物资,并制定了新的撤退路线,多次进行测洪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泣血韩城,不断细化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扎实细致排查隐患与漏洞,确保汛期测报工作正常安全开展。今年以来,该站共施测流量35次、单沙63次、墒情36站次,共出现水峰3次、沙峰2次,向省级水情平台发送水雨情信息报文1147份。
水文站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关键时刻却关乎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在去年“7·26”之后,这个几十年来默默守护在大理河畔的水文站才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马锋一家三代水文人的故事也才被小城的老百姓传颂。“如同使命一般,我们一家三代都与大理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锋说。
“7·26”之后,绥德水文站得到上级部门很多嘉奖,去年7月29日,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嘉奖令,对在迎战“7·26”特大暴雨洪灾水文测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绥德水文站站长马锋和职工高舒、马成伦、王宏飞予以嘉奖;8月10日,陕西省水利厅对绥德水文站集体进行表彰;8月28日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陕西省水利厅联合对绥德水文站进行嘉奖;9月30日五洲会,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授予绥德水文站“7·26”榆林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荣誉来之不易。在去年7月26日凌晨的长夜坚守中,马锋父子二人同时受伤,因为韧带损伤严重,马锋这一年跑了几次西安和北京去看病,医生都说没有好的办法,建议他好好休息。记者见到他时,他的腿依旧没有好利索。因为汛期的到来,9800gtx水文站早已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马锋说,对于一个基层水文人,每一场大雨就意味着一次紧张忙碌的工作。从接到天气预报预警的前期准备、部署备战工作,到降雨、洪水到来的实时监测及雨水情信息争分夺秒上报工作科莫多龙,再到洪水退后,设备维护、水尺校核、实测冲淤变化的大断面、处理洪水中取来的水样及资料校核整编,都是一场不能忪懈的战斗。有时候一场洪水还未退、另一场洪水又叠加而来,遇上这样时涨时落的复式峰,他们可能连续几个昼夜不能休息,需要不断地往返办公室与河边。
“既然选择了水文,就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努力工作,就要有无怨无悔的决心,沿着这条路,不忘初心坚定地走下去。”马锋说,他愿意像爷爷和父亲一样,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大理河畔,用水文人的职责与使命当好防汛抗洪的“耳目”和“哨兵”。
志愿者公益协会:爱心传递我们在路上
高龄志愿者杨汉生、张宝山,最小志愿者胡智博、党宇杰,优秀青年志愿者郭泽华、李泉、王秀秀,爱心志愿者杨国胜和田艳荷夫妇,优秀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雷国辉、张军委,爱心餐团队成员折欢、曹丹、马亮,无私奉献志愿者王马骥和李良玉夫妇,救灾模范志愿者薛娟、李亚红,优秀团员志愿者梁宇航和贺焕圳……去年绥德“7·26”洪灾中,绥德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在天下名州的生动乐章,在这些志愿者团队中,最令人动容的当属绥德县志愿者公益协会。
该协会成立于2015年7月圣哥传,现有注册志愿者1500多名,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最小的13岁,涉及各行各业,服务时间累计达5万多小时,志愿者的善举和爱心,已成为绥德古城的一张名片。
作为首批参与抗洪抢险的队伍之一,绥德县志愿者公益协会一直坚持在一线,见证了从抗洪抢险到灾后重建的全过程。公益协会里的一些志愿者自己家里受灾严重,但还是参与到救援队伍中来,白天帮助他人,晚上回到家中清理淤泥;有的志愿者一直坚持在抗洪抢险一线,累了,找个地方歇一下,饿了,随便扒拉两口饭,一天劳动下来,整个人都累垮了,但第二天总能再看到他们的身影。
志愿者王宣统因为劳累过度住院,早晚打吊瓶,中午还抽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志愿者刘鹏伟在饭店上班,每天4点上班,3点50分才从救灾现场离开,只带一桶矿泉水和方便面,一直坚持在一线……他们清理淤泥、运送物资,为重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无私的奉献换来的是群众的认可。随着志愿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公益协会,现在该协会共有会员3000余名,力量壮大了,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一年之后,再回首“7·26”,绥德县志愿者公益协会会长雷国辉说:“绥德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我们作为绥德本地社团,有责任、有义务服务家乡。作为志愿者,我们更应该发挥志愿者精神,为家乡尽一份微薄之力。”
最近,该协会正在开展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截至目前肯尼基,已帮助350多名留守儿童。雷国辉说:“我们协会内的大多数人都已为人父母,空闲的时候还能陪陪孩子,可是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留守儿童,一年下来也很少与父母团聚,我们应该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一开始,志愿者只是送些衣服、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慢慢他们发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夜空的彼岸,于是,志愿者就组织各种活动与孩子们交流、做朋友,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雷国辉说:“能与这些‘小天使’结缘,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
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早已过去,温暖人心的志愿活动还在进行。雷国辉说:“经历过‘7·26’这次大灾难,我才发现志愿者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用好志愿者这股力量,继续为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尽一点力。”
好保姆郭菊枝:像对待母亲一样照顾雇主
去年绥德“7·26”特大暴雨洪灾中,出现了这样一位好保姆,在洪水来临时没有独自撤离,而是四个小时站在水中守护着瘫痪在床的82岁老太任菊莲,最终救下老人的性命,她就是绥德县枣林坪镇张庄村的郭菊枝,她在生死面前对雇主不离不弃,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大爱之歌。
洪水来临时,任菊莲几次让郭菊枝先走,说自己已经80多岁了,活够本了,可郭菊枝坚持说,她不能丢下瘫痪在床的老人,这样做就算自己逃出去,一辈子也会良心不安。
一年过去了,任菊莲老人的身体怎么样?郭菊枝的生活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日前保定刘守庙,记者再次走访了郭菊枝,了解这一年来她和任菊莲之间的主雇温情。
7月19日下午,绥德县城下雷阵雨,记者见到了给任菊莲做完晚饭的郭菊枝。郭菊枝告诉记者脉灵康,洪灾之后,老人在医院住了十多天,是她一直照顾起居,出院后更离不开她了,现在身体还算康健,头脑也非常清楚,又到了今年7月份,她们相处了整整两年,从单纯的主雇关系变成了亲人。
因为在洪灾中的善举,郭菊枝被评为首届“绥德好人”,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一直强调,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任谁遇到都会这么做。郭菊枝说,这件事发生后,周围的人对她赞不绝口,山本一木尤其是老人的儿女,把她视为全家的恩人,但是对她来说,任菊莲也是她的恩人。生活在农村的郭菊枝在连续操办了两个儿子的婚礼后,欠下了不少债务,2016年7月份,她刚来到任菊莲家十来天时,债主就上门催债,任菊莲的儿子马立波得知情况后,慷慨解囊,替她解了燃眉之急。“遇到这样的好雇主,我就想尽心尽力回报。”说起当初的事,郭菊枝对任菊莲一家充满了感激。“老人常说我像她的干女儿,我自己的母亲也去世了,我从心底里也是把老人当成母亲一样对待的。”郭菊枝说。
两年的相处,再加上去年洪灾时的特殊情况,今年已经83岁的任菊莲更是一步也离不开郭菊枝,因为半身不遂,老人日常的洗脸、刷牙、擦身体、剪指甲,郭菊枝都照顾得非常仔细,平时吃饭也都是挑老人爱吃且容易消化的,烙饼、稀饭、饺子、凉粉,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好。“郭嫂对我母亲的照顾没得挑剔,我们儿女都做不到。”马立波告诉记者,他们因为工作繁忙,母亲的生活起居多亏了郭菊枝照顾,而郭菊枝在面对灾难时对母亲的不离不弃,更让两家人的关系亲密融洽,在马立波的帮助下,郭菊枝的丈夫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太,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妇,演绎了一场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带给人一种人间存大爱的正能量。
(榆林日报)
编辑:党小雨 | 审核:马磊 柳珍
历史文章回顾
▼绥德交警问计于民:城市道路通行规划大家来参与!
▼绥德县脱贫攻坚政策清单
▼绥德县各单位办公室常用电话号码表
▼绥德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业务常用电话号码表
投稿邮箱:sxsdgov@126.com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