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mut【长安万年】之二百四拾六:时事变通,何为忠节?事两朝而名愈彰的长安人屈突通-自然自觉自在

【长安万年】之二百四拾六:时事变通,何为忠节?事两朝而名愈彰的长安人屈突通-自然自觉自在
为方便阅读盛宠世子妃,请点击“自然自觉自在”,关注此公众号!

唐朝贞观年间,唐长安城西内凝阴殿内,有个三清殿,其侧有一阁千门系列,就是唐朝乃至后世很著名的“凌烟阁”,他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英雄纪念馆。凌烟阁内设三壁,内壁画功高宰辅,中壁绘功高侯王,外壁图建唐功臣。

“凌烟阁”是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为纪念唐朝开国功臣而设立的。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仿照前朝旧例,将唐朝开国的24位功臣“铭勒图赞”,即阎立本绘画,褚遂良题额,李世民亲自写赞,刻画其肖像、赞扬其功勋,向北面分别挂于“凌烟阁”三壁之上。

屈突通,就是“凌烟阁”24功臣中的第12位。他一生这中,以一身而事隋唐两朝,却以忠贞之名为人称道,名节愈彰,这是为什么呢?《新唐书》有言:“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两君而无嫌也。”

屈突通,长安人,生于宇文氏的北周王朝(公元557年),长在杨氏的隋王朝时代,死于李氏的唐王朝贞观年间(公元628年)。北周邛州(qióng,今四川成都附近)刺史屈突长卿之子,祖先是少数民族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

屈突通在隋朝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素之子杨玄感的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是隋王朝忠贞的维护者,其本性并不是能为天下沧生谋福祉之人,所以本质上不“仁”。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让屈突通镇守长安。能把老巢交给他,足见其深得信任和依重张火丁老公。

公元617年中国斗鸡论坛,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进军长安。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主要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论功第一,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后回朝拜为工部尚书。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屈突通是主要参与者。之后,李世民怕洛阳有变,任命屈突能为检校行台仆射,前去镇守洛阳。第二年,贞观元年,改封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

公元628年,屈突通病死,享年七十二岁,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的儿子)永徽年间,重赠“司空”,这表明父、子两代都赞赏和表彰其忠节仁义。屈突通的两个儿子屈突寿和屈突诠也因父亲受到封赏。

屈突通事隋也好,辅唐也罢,都会被视为心腹,委以重任,不被猜忌,唯其一心。隋文帝杨坚时,命他赴陇西国家牧场“巡视”牧马情况mammut,他发现竟然有两万匹马被监牧官隐匿,隋文帝因此龙颜大怒,将陇西监牧官慕容悉达及其下属官吏1500余人下狱,待查实证据后处死。

面对如此局面,屈突通没有邀功请赏和落井下石,而是进谏劝戒盛怒之下的杨坚道:“人命至重,死不再生央金次卓。陛下一向以至仁至圣治理天下,四海之内皆是陛下子民,如果仅仅因为牲畜就杀戮千余人,恐怕有捐赠于大仁大圣的皇威。”

盛怒之下的隋文帝杨坚大声呵斥曲突通,而曲突通却毫无惧色,继续说:“请陛下饶恕为臣的愚忠,如果杀了我一身,能宽恕千余人的死罪,我愿意替他们去死弹簧腿杰克。”如此大义凛然,也让隋文帝杨坚清醒了不少。

隋文帝冷静下来后,对屈突通说:“幸亏你的劝阻,使我避免了错误!你有如此仁义,让我也心生怜悯,今天就答应你的请求,免去他们的死罪,以鼓励敢于谏诤者。”监牧官吏1500余人爆转陀螺王,虽受惩罚,但幸免于死;屈突通此举,则求仁得仁,为其在隋朝的威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渊晋阳起兵,目标直指长安。屈突通闻知李渊要攻打长安后,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今天山西永济),自己领兵回救长安,但李唐军队太生猛,杨隋军已不可挡其势,迫不得已之下,屈突通兵败投降李唐簪缨世族,被绑送长安。

屈突通在长安见到李渊。李渊问道:“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道:“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周开开,实在是愧对代王(指杨广)。”李渊对他的忠义行为赞赏不已:“这是隋朝的忠臣啊冷眼看人生。”下令释放屈突通,并授其其兵部尚书之职,封蒋国公,作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

屈突通投降后,即奉命到河东城下招降自己的部下尧君素归降。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xī)嘘不自胜,屈突通也泪湿衣襟。他对尧君素说:“我军已经失败,唐王义旗所指之处,无不响应,事情已到了如此地步,你还是早些归降为好。”或许,屈突通是识时务者吧!

但尧君素态度坚决地道:“您身为国家大臣,主上委任您以防卫关中的重任,代王将社稷都托付给您了,您为什么背弃国家而投降呢?还替人家作说客呀!您所乘之马,就是代王赏赐的,您还有什么脸骑着这匹马呢!”屈突通羞愧叹息道:“唉!君素,我是力尽图穷才来的!”但尧君素不听,说道:“我现在力量还未用尽,何必再多说!”屈突通无奈,只好退走。难道尧君素一无可取?!

入唐以后,屈突通主要效力于秦王李世明,英勇善战的他重新焕发生机,屡立新功。特别是在讨伐薛仁杲(gǎo)得胜后,众将士争抢薛仁杲府库中的珍宝,唯独屈突通一无所取。李渊听后,专门把屈突通请来,对他说:“屈公清正奉国,有始有终,名不虚传,让人钦佩有加。”这体现出了屈突通的操守和人格,也为他在唐朝赢得了清名。

屈突通为官正直,奉公守法,即使亲戚故人犯法,也决不枉法殉情,一定要绳之以法。当时,他任右武侯车骑将军,他的同胞兄弟屈突盖任长安令,也是以严厉知名当世。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定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这就是屈氏兄弟的民间形象。

隋末唐初,大乱之世,良禽择木而栖,俊才择主而仕,本无可厚非,但时来变通,何为忠节?屈突通之人生决择,值得深思。大隋与大唐,邢雅晨谁为正统?屈突通与尧君素,谁为忠贞?透过屈突通这个典型,或许看得见,其实那一大批功臣良将,一如普通人一样,蝇营狗苟,为名为利重返大福村,少见苍生!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欢迎阅读,敬请关注,赞赏传播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