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人物系列】清朝最后的专职船政大臣裴荫森-新阜宁
裴荫森
裴荫森(1823-1895),字樾岑,清道光三年出生于阜宁洲门,自光绪十年(1884)以后,遂定居淮安。他出身寒门,苦读成器。幼年家境贫寒阚文聪,父亲裴大保务农,兼摆米摊为生;裴荫森有两兄一姐,他排行第四,七岁才到外馆入塾北洋三杰,从山阳秀才卞文英先生学。三年后,卞先生见他读书勤奋,聪敏过人,将来必有大成,因以女许之。由于连年灾害,不能常年上学。道光十九年(1839),他十七岁时,就塾于韩家社,从表舅山阳贡生韩饽先生读。是年十月,他父亲病逝。二十岁时,往阜宁县城从岁贡生张庭桐先生学,遂矢志奋发,竭尽精力,致吐血甚剧,乃辍学回家,病愈后仍还阜宁城勤学如前。
咸丰元年(1851)他负笈读书郡城淮安,住东门梁陂桥下凌云道院,从山阳岁贡生王宾先生游,应科试取列一等,继应乡试未能如愿。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江南乡试遂停。咸丰五年,他去北京应试,长途策驴,一仆徐姓随往,六月间抵京,寓淮安会馆,应试不售,仍单身留京读书,虽日仅啖一炊饼,不以为苦,而攻读弗稍废。御史桃源(泗阳)尹耕云,nba交易截止日延课其子,宾礼之。卞夫人居恒勤俭,更加筹借。翌年,再遣徐仆携碎银几十两进京。
咸丰八年,他应顺天府试,戊午当年在京兆中举。明年,正主考柏葰为肃顺所陷,处极刑。门生故吏,无敢至柴市者,荫森独白衣冠送之,直至刑场。咸丰十年春(1860),参加京城会试平利天气预报,其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入大连湾和烟台,农历六月大沽炮台失守,天津沦陷,咸丰帝于八月八日率后妃大臣逃奔热河,九月侵略军进占北京,烧毁园明园,以致这年的礼闱未能及时发榜。裴荫森“因回里筑圩御捻有功,赏戴蓝翎”,当时地方官把原由团勇开垦的荒地划归兵营,遭到民众反对,打死一李姓董事,知府向上级报称民众叛反,裴荫森连夜驰见漕督吴棠,说明民众非反,事遂平息。同治二年(1863)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他参加补行的殿试,钦赐进士出身,分任工部主事。
同治四年,援例为道员,分省湖南,谒巡抚李瀚章,写有《官制论》,主张于州县大加整顿,权宜归一,职宜分治,津贴从优,尽革陋规弊政,酌删公罪处分,严惩贪酷私罪。旋奉檄,侦察苏皖豫冀军情。驻淮安时,曾冒酷暑至宿迁行营,面谒两江总督曾国藩,倡议导淮入白少宠妻如命海。次年,上书河运总督吴棠,请浚旧黄河,以复淮河故道。不久奉调回湖南,督办团防总局。时贵州东部苗民治安失靖,游勇蜂起湘中,他撰写《援黔议略》凉拌蒜苗,上巡检刘琨书云:一、察吏治以奖循良;二、行保甲以消反侧;三、节粮饷以重边防;四、时简阅以修军政。论者谓皆救时急务,惜当道未能采用。
同治八年(1869),仍督办团防,因惩治恶妓而得罪了当权者,乃浩然归里,十二月抵洲门。次年,湖广总督李鸿章奉命督办军务,湖北提督郭松林、观察杨宗濂奉中堂之命相招,约裴氏赴湖北。当年二月抵武昌,谒见李鸿章,奉军令会同杨宗濂部署征黔。尚未成行,李又奉命改援陕西,奏调裴荫森充任西征营务处,总办军营行政。六月,发生“天津教案”,清政府立即派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曾又奏调李鸿章接办此案永济中学,李遂督师回京,命裴荫森随行。李一味屈服于侵略者,致使教案中枉杀多人。裴氏多次陈述理由,上书力争,坚持“多赔钱,少偿命”,“为百姓留元气,即为朝廷培国脉。”李竟未能采纳,他愤然独骑南行。
同治十年(1871),裴荫森读书焦山,徜徉林壑之间,寻求治世之道,或至金山旧友处纵谈古今。他住在焦山定慧寺鹤寿堂西偏一室,研习经史,治学以孙奇逢、顾炎武、汤斌、于成龙为宗。孙、顾都是南明遗老,画皮姐清初大儒,孙奇逢为学“以体认天理(自然法则)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顾炎武讲求“经世致用”,实地考察,以研究古今的变革;汤斌曾拜孙奇逢为师,治程朱理学,提倡“身体力行”,他任江苏巡抚时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水灾,于成龙字振甲,累官直隶巡抚、河道总督,康熙三十七年于直隶排浚浑河,并改名·为永定河,是一位水利专家。裴荫森认为“学者不可专恃志而当恃学”,他于孙、顾、汤、于的遗著,往往背诵如流,击节高歌窦长君,旁若无人。他回忆年前随李鸿章西征,“自吴而楚而秦而晋而燕,复继齐鲁以抵于淮,行程一万三千里”的历程铜头铁罗汉,乃作《七省纪游》,游迹所至,纵论历史人物之得失,鉴古论今,颇多见地。
同治十年(1871)冬,湖南缙绅易佩绅至焦山,敦劝他回湘,复得杨艺芳观察书,有云:“执事掇巍科、擢外任,尚未一伸抱负,遽思退息名山,幼学壮行之谓何?方今湘中大吏悉更,局面一变,执事似宜投袂而起,及时展布,以抒素怀。”裴荫森乃于同治十一年四月返抵长沙,湖南巡抚王文韶仍委办团防总局兼省志局提调。七月他代理盐法长宝道,以育婴堂经费不敷,出库储闲款补助,增岳麓、城南、求忠三书院奖赏,提捐道署缉私公费,为建恤嫠局筹益经费。次年,日本借口台湾土人构衅领众犯台,他作《海防刍议》,提出与日媾和、教化土人及加强海防的设想和措施。光绪元年(1875),他总办湖南营务处兼通志局提调,仍兼办团防总局。
是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裴荫森与之书云:“边患日亟,中国被饵,非止一端,东洋之兵方退,西邻之贼复来,观衅而动者,环海皆是,此岂可持久乎?”他希望郭嵩焘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动以至诚,要以明信”,使中英关系得以善处。是时,方议在长沙开设通商口岸,湘人不悦,适值乡试崇林世居,考生群集试场,劫持抚军,复迁怒郭嵩焘,围其居。裴荫森虑酿大狱,乃率团勇解散之。光绪五年,署理衡永郴桂兵备道,两年后调任辰沅永靖兵备道。辰沅地区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单骑冒雪入署,每次远巡仅一马两役,视察数千里。遇育投诉,遂于邮亭立判。亲手发放苗饷,杜绝中饱。尝亲赴苗寨留宿,见苗民瘠苦,多由厅州更换苗官,转相派捐,负担过重所致,乃严禁轻易苗官摩斯电码表。
光绪九年(1883)二月,裴荫森升任福建按察使。次年六月,法国海军中将孤拔集结舰队于马江,强行驶入马尾港,民众恐惧,他率募勇登临福州城巡视,和衣而卧者三阅月。时英国领事新察里入督府会见总督,民众误以为法国间谍,群起哄噪,将烧毁总督衙署大门,裴荫森仓卒至,骑马立于人群中,只数语,人众即散,赖裴氏及时出面斡旋而免增一敌。在七月三日的马江之战中,船政大臣何如璋与会办海防大臣张佩纶秉承李鸿章主和意旨,对法军不加戒备,未能主动出击,致使福建水师一举被法军击溃,马尾船厂也遭受严重破坏,一时舆论哗然,何如璋与张佩纶同受革职充军处分。同年十二月廿三日,裴荫森接总理衙门电,奉旨著即赴船政大臣署任。赴任之次日,即率员兵安放水雷,封塞壶江正口。法舰往来窥伺,幸未得逞,即驻壶江度岁。他受任于马江战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在劫后的废墟上重建马尾船厂马云坤,困难重重,一需巨额经费,二需造船人材,三需钢材设备罗晓韵。
光绪十一年五月,他亲自起草与左宗棠、将军穆图善、闽浙总督杨昌浚、巡抚张兆栋合疏奏欧洲大局已成连横之势,中国若再拘于成见,情形岌岌可危,我除制船造炮吉达惨案,教将练兵曾怡纶,别无自强之道。请拨款试造双机钢甲兵轮三数艘,以壮军心,以坚和局。裴荫森和其他洋务派官员们面对船坚炮利的列强,在“落后挨打”的处境中意识到只有建立军事工业,才能自强,才能维持暂时的和局。可是,疏上很久才允造一艘,而拓增大厂,终未邀准。船政经费有三项支出:一是造船,二是养船,三是练船。养船包括各轮船薪,水师营薪,出洋肄业学生、游历学生、绘图学生各项赡养,洋教习薪水,洋匠辛工及各轮修费等。练船即海上实习。他折奏海上作战,风涛非小,不能确有把握,请复设练船,以资操练。“不但水师炮勇,即管驾大二副,无不因练成熟,临机决胜,此泰西海军尤必多设练船者也。臣等以为诸费可省,练船之费必不能省。”
同治八年五月,福建巡抚卞宝第奏请以福、厦两口洋药票税作为养船经费。嗣成船愈多,费用愈广。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裴荫森在奏折中说:“船政以地方官遵旨筹措支应,不便稍分畛域,历年将制船经费挪移垫给,往往无款购料。船政造船少,成船迟,估船贵,练船废,悉由养船各款应付不前所致也。”“养船经费本无定数,已挪垫一百余万两。制船经费,海关六成项下月拨三万两,截至本年六月止积欠二百四十余万两;……幸而不致工匠谇散者,南洋二、三号快船经费全数解存,暗中挹注耳道临洪荒。”他又说:“海军以船政为根本,船政随经费为转移。预先储材,则工程倍出;临时购料,则糜耗无形。臣惟有督率员绅,力求撙节。”
光绪十六年(1890),因操劳过度,二月告病假,四月续假归淮养疴,寓河下白酒巷宅内。此时夫人卞氏已于光绪十二年六月卒于淮郡。七月请求卸任,荫森少时贫苦勤学,壮经宦海风险,晚年跻身通显,伟躯修髯杉德卡,凝重有威。自谓一生得力于“定识定力”四字,笃学远识,尤致力于实际。及返,或竟日危坐,或游大江南北,登钟山,涉栖霞,过金匮(无锡),临太湖,经苏杭,访晤故旧,浪谈往事。偶闻甲午黄海一役,北洋水师毁败殆尽,则又抚几扼腕累叹。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二日病逝于淮安河下,终年七十三岁。
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彩往期
?钱相摩抗日救国英勇就义我们阜宁人民的骄傲
?著名教育家、阜宁师范学校原校长姜光斗
?毕生致力于地理地貌学的教学与研究—夏开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