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燊自然界螺旋式推进的演化过程,对“大众创业”有何启示?-博科园
孔垂燊
1.自然界的演化是螺旋式推进的
在宇宙大爆炸后逐一生成夸克、质子和中子,由核与电子组成的简并电子气、氢原子和氦原子,以及氢分子。在这之后,并不紧接着生成更高层次的物质系统,而是形成星云,由于温度升高,氢分子复又分解为氢原子。
恒星在走完由形成到衰老的路途后,残核视质量不同分别形成由简并电子气构成的白矮星,由中子组成的中子星,以及黑洞。后者的内部组成虽尚不清楚,但无疑是较中子层次更低的物质形态,可能就是夸克。由此可见一条物质层次逐一升高,而后又逐步下降的路线,大体上构成了一个循环。
这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在恒星的熔炉中“炼”就了一直到铀的一系列元素,最终随着超新星爆发被抛射到空中,成为第二代恒星的原料,这是恒星的代代循环。同样,这一循环也不是封闭的循环。在形成包括太阳在内的第二代恒星时,也生成了各种星际化学物质——可能是生命的胚芽,以及形成了包括地球这样的行星。
在地球(或许还有其他类地行星)由于种种特定条件,开始了新的循环,逐步由原子生成各种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米勒在1953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其中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逐步形成更复杂的物质,如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其中少数成为最原始的生命,由此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有机物和生物大分子将发生分解,或成为各种生物的养分。同时,生物的进化每一步都要淘汰多少生物,在多少代代相传后方形成新物种,其中的一支最终通往人类起源。
古希腊哲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已注意到事物的循环运动。“凡是现存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毕达哥拉斯)。
然而,循环并非是闭合的圆圈,正是这一点,自然界才得以在循环中演化发展。每一循环都是先发生沿着一个或几个物质层次向上的过程,逐一生成较高层次的物质系统;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大部分物质发生沿物质层次的下降,少部分进入新的循环。先前循环的最高点成为后续循环的起点。
2.“自然”与“自然界”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就是这样循环地、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自然”与“自然界”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Nature,在英语中同时指自然和自然界;在中文语境里,人们通常也混用自然和自然界两个词。然而自然与自然界的意义确实不同。自然,是过程,是一连串前后相继的自然界;自然界,既然有“界”,就在时空上确定下来,指的是此时此地的自然。例如,一百亿年前的自然界就不同于现在的自然界。自然在螺旋式的演化中,由一个螺旋到新的螺旋,不断突破此刻的“界”,演化出新的自然界。
137亿年前,自然与自然界合一,合于奇点。奇点在时间上没有延续,空间上没有展开。自然在100多亿年的时间里演化出夸克、强子、核、原子、分子、细胞,一直到人类,这些就构成了自然界中的各个层次——量子阶梯,这是所谓“演员”系列。与此相对应的还有“舞台”(请参见本系列1,可列在文后)。反之,量子阶梯又是自然的浓缩,不仅是空间上的陈列,而且是时间上的涌现。现在就是最高,这是黑格尔的名言。人,既体现了137亿年自然演化的全部成果,又包含了自然界所存在的全部层次。在奇点和现在之间,演化所达到的各个循环各个阶段,就是当下所存在着的自然界。
中文的自然和自然界,既有所区分,又将二者统一在一起。这就是汉语之妙。
不仅如此,再看“自然”。“然”乃过程,自然,即自己发生的螺旋式推进的过程!这就是汉语。还有什么词汇比这更令人叹为观止?
较之“自然”与“自然界”更为一般的概念便是“演化”与“存在”。后一对概念不仅可以涵盖前者,而且涵盖人类历史和社会,以及涵盖人的认识过程和现状。例如,在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的分岔图看来,由一种事物的现状可以窥见其发展过程所经由的各个分岔,或者说,演化所经历的每一个分岔都会在其而后的发展中打下印记。历史不会重演,但一定会记忆。每一步演化生成新的存在,后者又成为下一步演化的基础和出发点。
3.若干启示
由自然界的螺旋式演化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自然界在多少亿年里的螺旋式演化,为何到了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难以为继的迹象,其中最严重的当数生态危机?通常认为,人类的所作所为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均衡。然而打破均衡,这本来是演化的前提。因而问题是,在人类之前,自然界的演化形成了循环,一切都可以在循环中被消化、吸收而进入新的循环之中;而人类社会的取舍“开环”,没有形成循环,特别是各种排放,更是破坏了自然界的循环。循环经济,就是要师法自然的螺旋式演化。
计划经济岁月,乃至在改革开放年代,为了体现制度的优越性,因而不可以破产,这就违背了自然界螺旋式演化的规律。其实,破产,意味着被老去的机构束缚的资源得以释放而成为新的起点,有可能被整合而形成新的循环。股市中的退市等也是正常经济秩序的组成部分。
眼下的大众创新,社会和媒体关注的多是成功者,然而失败者——其数量可能是成功者的10倍或更多——其实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失败者及其所占有的资源,在退出原有循环之时成为新的循环的起点。适宜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有助于接受、重组失败者及其资源,包括对失败者的心理调节等。
自然界螺旋式演化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启迪有待进一步挖掘。
作者简介
吕乃基,二级教授,博士导师,东南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哲学研究》、《中国软科学》、《艺术百家》和《高科技与产业化》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科学与文化的足迹》和《科技知识论》等6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原标题为《演化:进化与退化——之二:螺旋式推进的演化过程,对“大众创业”的启示》本文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探索中心(cfi-china)推荐微信公众号:天文物理
群星璀璨、世事繁华、万物有理
长按或扫描识别关注
简介:天文物理及相关科学知识及资讯的分享科普